首页 百科知识 心中无嗔便是净土

心中无嗔便是净土

时间:2023-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世间万物,危害健康最甚者,莫过于怒气,“气”乃一生之主宰,与人体健康关系甚密。若“心不爽,气不顺”,必将破坏机体平衡,导致各部分器官功能紊乱,从而诱发各种疾病和灾难。自己不气,便没有气,心中无嗔,便是净土。学会以豁达的心胸待人处世,不以人之犯己而动气,以祥和慈悲的态度面对一切事、一切人,不含嗔心,这样才是最好的养生,这样才能获得快乐的人生。

愤怒是一座活火山,它爆发的时候,会将一切美好化为灰烬。

在佛家愤怒被称为“嗔”,弘一大师曾说:“不嗔,嗔习最不易除,‘一念嗔心,能开百万障门。’可不畏哉!”弘一大师在出家前就深知远离愤怒、保持冷静的道理,他为人一向平和。即使在他身为老师,面临课堂上有学生现场捣乱时也没有发怒,而是在课后找那名捣乱的学生心平气和地谈话,而且这招还挺管用的,比在课堂上发作效果好多了。

生活中,常有这样那样的事令我们心生愤怒,而在我们火冒三丈的时候,伤害的不仅是别人,更是我们自己。世间万物,危害健康最甚者,莫过于怒气,“气”乃一生之主宰,与人体健康关系甚密。若“心不爽,气不顺”,必将破坏机体平衡,导致各部分器官功能紊乱,从而诱发各种疾病和灾难。所以《内经》就明确指出:“百病生于气矣。”

生气和发怒是身心健康的最大障碍。一个人要想生活得幸福、安然、自在,必须摆脱“嗔”的困扰。

古贤云:“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尽。”弘一大师观此二句,不由得感叹:“嗔习最不易除。”“我等亦不可不尽力对治也。可不畏。”

究竟何为“嗔”。在佛家术语当中,嗔是怒、生气、胡言的意思,也是佛教认为的“贪、嗔、痴”人生三毒之一。愤怒的人往往在愤怒的同时丢失了自己,弘一法师似乎是在出家前就深知远离愤怒、保持平和的道理。他为人一向平和,即使在他身为老师面临课堂有学生现场捣乱时也没有发怒,而是心平气和地与之谈话,而且这招还确实挺管用的,比发怒更有效。

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立身为人的原则,一旦别人冒犯了自己,往往会怒不可遏,火冒三丈,最终被心中怒火冲昏了头脑,不但伤害了别人,还伤害了自己的身体。容易生气甚至发怒是人的一个普遍特征,殊不知,生气和发怒正是一些人生病或失去生命的重要原因。一个人要想生活得幸福、安然、自在,必须摆脱“嗔”的困扰。

俗话说:生气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对别人宽容一些,其实就是对自己的宽容,一个不懂得宽容别人的人,最终将伤害到自己。

自己不气,便没有气,心中无嗔,便是净土。佛陀说过:“对愤怒的人,以牙还牙是一件不应该的事。对愤怒的人,不以牙还牙的人,将可得到两个胜利:知道他人的愤怒,而以正念镇静自己的人,不但胜于自己,而且胜于他人。”学会以豁达的心胸待人处世,不以人之犯己而动气,以祥和慈悲的态度面对一切事、一切人,不含嗔心,这样才是最好的养生,这样才能获得快乐的人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