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代表作品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等。
相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3岁时就开始念诗,5岁时已经可以写出许多首诗了。至9岁,他已经掌握了诗歌的韵律,且善于对句了。10岁生日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贺。饭后,其舅父把白居易叫到堂上对句,他给出上句“曹子建七步成诗”。
白居易稍一思索,便有了腹稿,但他故意不作声。舅父以为他对不上来,就开始取笑他说:“神童神童,今日如虫。”白居易笑着说:“其实我早就对上来了,只是未说出而已。”众人催白居易快说,白居易便说道:“白居易一时无对。”舅父听了颇为高兴。
白居易长大以后,舅父带他到长安向当时的名诗人顾况求教。白居易见到顾况说:“顾大人,我来向您请教,特写了一卷诗,请大人指点!”
顾况见是从乡下来的,很不耐烦。当他看到诗卷上的名字写着“白居易”时,更觉得可笑,说:“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啊!你还是快回乡下去吧!”
“我是在乡下居住,很快就要回去了。只是听说您是很有学识的人,想请您帮忙看看,指点一下。要是您要务在身,来不及看,我可先读一首,请您听一听。”说罢,白居易翻出一首诗,读了起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顾况听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以后,竟然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他伸过手去,把诗卷接了过来,并表示愿意收白居易为弟子。顾况对白居易说:“你能写出这么好的诗,‘居’天下何难!”
笔间波澜
通常,人们都是在心情好的时候才开始唱歌,因为唱歌可以抒发感情,反过来说歌本身又象征欢乐,所以唱歌也代表了我们对快乐的追求,有了对快乐的执着追求,人的内心就很自然地拒绝了怨恨,拒绝了悲伤,拒绝了痛苦,一些小的矛盾、小的摩擦,也开始不以为意。我们的成长历程,总是或多或少地掺杂了挫折与苦痛,特别是一些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日后经历的事情可能还要更多,但是只要一直坚持把快乐作为生活的方向,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自然不会专注于太多伤痛,也不会在精神上备受打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