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以史为鉴知得失

以史为鉴知得失

时间:2023-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据《资治通鉴·梁纪》记载:梁武帝很注重孝道,待人仁慈宽厚,知识渊博,知书达理。以史实为主体,通过历史事件来阐述道理,是《资治通鉴》采用的方法。《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以史实警示后人,让人们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据《资治通鉴·梁纪》记载:梁武帝很注重孝道,待人仁慈宽厚,知识渊博,知书达理。他勤于政务,冬季四更起床处理政务,因天气寒冷,握笔的手都冻出了口子。他生活也异常节俭。

梁武帝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前后三次舍身佛寺,朝中大臣用重金将其赎回。正是因为梁武帝太过宽厚仁慈,地方官员有恃无恐,肆无忌惮地剥削老百姓。官员以权谋私,行贿受贿公开得如同集市一样。冤枉好人,滥施酷刑的事例数不胜数。即使谋反之罪被发现,他也不忍严惩而含着眼泪原谅了事。犯了重罪的逃犯,一旦躲在王公贵族家里,执法人员便不敢去搜查。梁武帝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但由于他笃信佛教,以佛教慈悲为怀为理论,所以没有采取措施去禁止。

梁武帝一生好学,勤奋节俭,可谓“励精图治”,可是他并没有使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相反的,官吏横行,民不聊生,最终导致了“侯景之乱”,自己也沦为阶下囚。这说明了理论对于实践的重要性。以史实为主体,通过历史事件来阐述道理,是《资治通鉴》采用的方法。《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书中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笔间波澜

《资治通鉴》以史实警示后人,让人们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它就好像是一面镜子,折射着行为的真相。站在历史的镜子面前,我们能够看清楚自己:成功的人能够客观地审视自己,不至于因为成功而产生骄傲的情绪;失败者也可以从中学习,找到错误的原因,积极寻找补救的方法。站在历史的镜子面前,我们也可以发现镜子的污点和光芒。是污点,我们要避免,不要犯相同的错误;是光芒,我们就要照亮黑暗,发挥更多的优点,让它发散更多的光芒。但是事情也不是绝对的。以史为鉴,虽然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的经验和教训,但是毕竟年代久远,有些事情已经失去实用性了。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精髓,不要过于局限于前人的思想和经验,要学会在吸取中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