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思勰很注重实践经验。为了了解畜牧业的生产知识,他开始养羊。开始时,由于缺乏饲养经验,他养的200只羊饿死了一大半。贾思勰并没有气馁,他种了20亩大豆,又养了一群羊。他想,这次羊有了足够的食物,应该不会死了吧!谁知过了不久,羊还是死了许多。贾思勰百思而不得其解,实在无计可施。邻里看到他这种状况,怕他急出病来,打听到离他们100多里外有一位养羊高手,立即把这消息告诉了他。贾思勰听后二话没说,连夜赶到那里向老羊倌求教。
贾思勰一到老羊倌家,便拜老人家为师,把自己养羊的情况和盘托出,诚恳地请老人家指教。老羊倌被他的诚意所感动,留他在家住了好几天,让他仔细观看自己的羊圈,并且把羊的选种、饲料的选择和配备、羊圈的清洁卫生及管理方法一一细细讲给他听。贾思勰从老羊倌的叙述中,明白了自己第二次养羊失败,大概是由于羊圈管理不得法的缘故。老羊倌说:“尽管你吸取了第一次饲料不足的教训,准备了足够的饲料,但你不懂得羊是不吃弄脏了的饲料的道理。你不打扫好羊圈的卫生,你把饲料乱扔在羊圈里,让羊在上面踩来踩去,就是准备再多的饲料也是没用的啊!不过,像你这样的有志之士,一定会把羊养好的。”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贾思勰回去后,按照老羊倌的指点又养了一群羊,他把这群羊养得膘肥体壮,产奶也多,成活率相当高。从此,贾思勰的名声传了出去,人们信服地称他为“养羊能手”,前来向他求教的人络绎不绝。
《齐民要术》是中国北魏时期的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笔间波澜
贾思勰深入民间,跟农民做进一步的接触,从平凡的生活中吸取经验,最终写成了《齐民要术》。其实,平凡的生活才是智慧的源泉,成功并不需要多么宏伟的计划,并不需要大肆渲染,只要你懂得付出,有信心,懂得在平凡中吸取和累积,就一定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