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发明于我国,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2000余年。相传“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它便是风筝起源,后来他的学生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到南北朝,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的,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逐渐演化成为现在的多线风筝。
我们伟大的祖先不仅创造出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绘画,还创造了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从传统的风筝上到处可见吉祥寓意和吉祥图案的影子。这些吉祥图案运用人物、花鸟、器物等吉祥文字,以民间谚语、神话故事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构成“一句吉语一图案”的美术形式,赋予祈求吉祥、消灾免难之意,寄托人们追求幸福、长寿、喜庆的愿望。它以物喻义,将情、景、物融为一体,主题鲜明,构思巧妙,趣味盎然,富有独特的格调和浓烈的民族色彩。
笔间波澜
风筝象征着自由。自由是人类所追寻的终极目标,裴多菲有一首诗说得好:“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自由是自己做主,不受限制和无拘无束。不管人类、动物还是植物都是需要自由的。自由是人类智慧的根源。但是自由绝不是自我的放纵,像言论自由,允许你有发言的权利,但绝不意味着可以胡言乱语。什么事情都有其底线。对于自由来说,它的底线是受责任约束的。责任感是衡量一个人精神素质的重要指标。责任和自由是对应的概念,责任以自由为前提,而自由只能存在于责任之中。所以自由翱翔的同时,别忘了还有责任的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