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一景,现如今陕北、山西的部分地区,仍然有不少人住在窑洞里。窑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阳,背靠山,面朝开阔地带,少有树木遮挡,十分适宜居住。
黄土地的特殊结构和干燥少雨的气候特征,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一院窑洞一般修三孔或五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一进三开,从外面看各孔各开门户,窑洞的里面有隧道式小门互通。窑洞顶部呈半圆形使得空间增大。内壁用石灰涂抹,使窑洞显得明晃亮堂。窑洞内有炕,而炕的一头都连着灶台。炕周围的三面墙上有绘着各种画的炕围子。窑洞窗户上一般有剪纸装饰。窗格疏朗,阳光可以自由地透进来。
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影响,窑洞形成各式各样的形式。但从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上划分可归纳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形式。以陕北延安窑洞为例,不少窑洞中间夹杂着窑洞式的平顶房。从远处看,窑洞给人悠远旷达之感,其与土地颜色结合搭配,丰富和点缀了黄土高原的单调景色,巧妙地将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反映了黄土高原人民的智慧。
笔间波澜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当蒙古族人民族建立起蒙古包以适应游牧生活的时候,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则挖出了窑洞来抵御寒冷。一片土地的特色就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焦黄色的高原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
窑洞艺术以陕北最出名,传统的陕北人一生辛勤劳作,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洞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男女和谐搭配,祖祖辈辈在同一片土地上生活。有爱的人精神饱满,有爱的家明亮而宽敞。尽管我们可能背井离乡,但是对家的依恋永远不会淡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