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维过程中,我们思考的客观事物和现象,在形式逻辑中叫作“对象”,对象之间有其相同和相异的性质、关系。这种相同和相异之点,形式逻辑中叫作“属性”。人在实践、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对象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就能把握一类类对象的一般的、也即属于整类对象的属性(类,一般是由若干个个别对象组成的,也可以是由一个对象组成的)。比如研究各种语言,我们就能发现、把握各种语言,也即语言这一类,具有“有词汇”、“有确定的语法结构”、“有民族性”等等一些一般的属性。
人们把握了对象的一般属性,也就形成了对于对象的概念,反映对象一般属性的思维形式就是“概念”。比如:“桌子”、“黑板”、“原因”、“结果”[2]等等都是概念。
任何一类对象的一般属性都是非常多的。这种种属性,有的是本质的属性,即决定对象其他属性的最根本的属性;有的则是非本质的属性。这里所说的本质的、非本质的属性,是在绝对意义上说的。因为,根据不同的实践目的,对于人来说,对象的本质的、非本质的属性是有其相对性的。概念有的反映对象本质的属性,有的反映对象非本质的属性,就是说概念在反映对象的深度上是有不同的。如对于“水”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它反映着“无色无味无臭”、“是多种物质的溶剂”、“可以洗涤”、“可以解渴”、“可以灭火”等等属性。当然这些属性都不是水的本质的属性,水的本质的属性是“其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这一点。科学上的概念总是比日常生活中一般运用的概念要深刻得多。
可以说,概念是反映现实事物和现象的一般的和本质的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中所反映的对象的一般的属性和本质属性也就是使对象区别于其他(类)对象的区别点。概念可以用来区别对象。另外还有一种叫作“标志”的东西也可以区别对象。标志如名称、记号等就是。因为概念和标志都可以区别对象,所以最容易把两者混淆起来,其实两者是根本不同的东西。概念之所以能区别对象,因为它本来就概括着对象本身具有的属性。这些属性正是使对象区别于其他对象的。而标志则完全是对象外部的东西。概念所概括的东西中不包括标志,而标志也根本不是概念。第一章所举例中“屈原”作为名称,不是概念,那里作为概念,应该说成“屈原这个人”、“《屈原》这个剧本”,以后把名称说作概念,都是类似的简略形式。
概念是一种思想,它从性质上不同于感性认识阶段中的感觉、知觉、表象。概念的特征是它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概念自身的抽象性、概念性有程度上的不同)。
概念在我们的认识中,在我们思维中的作用,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概念小结或总结着我们在一定发展阶段中对对象所具有的认识;二、概念是我们思维过程的基本组成因素,了解概念是了解思维过程的基本条件。说得具体些,概念是判断的组成因素,了解概念是了解判断的条件。
我们在第一章中已经知道“一切S是P”这种判断。这种判断由S、P两个概念组成。那里的几个例子中的概念全部是我们所了解的,因此,那几个判断我们也是了解的。换一种情况,比如下面的判断:
1.A型判断的主词是周延的。
2.带证式是前提至少有一个为省略推理的复杂推理。
这两个判断,没有学过形式逻辑的人就不能了解。因为他们没有把握了解这两个判断的条件,即没有了解组成这两个判断的概念。
形式逻辑对于概念,就正是,而且只是从概念作为判断的组成因素这一方面来进行研究(概念)的。它研究的是概念的内涵、外延、种类、关系,以及精确掌握概念的几种逻辑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