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纯假言三段论

纯假言三段论

时间:2023-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客观现象有其依存关系,第一个现象的出现,常常引起第二个现象的出现,而第二个现象的出现又引起第三个现象的出现。这种客观依据反映在逻辑推理理论中,就可以表达为这样一句话:推断的推断就是理由的推断。纯假言三段论,也必须前提真实,推理又符合规则,才能推出正确的结论。而在运用这一较特殊的形式时,还必须两个前提的理由(前件)是真正互相否定的。

客观现象有其依存关系,第一个现象的出现,常常引起第二个现象的出现,而第二个现象的出现又引起第三个现象的出现。这时,第三个现象的出现,就可以看作是由于第一个现象所引起的。这个简单的事实,就是纯假言三段论(推理)的客观依据。

这种客观依据反映在逻辑推理理论中,就可以表达为这样一句话:推断的推断就是理由的推断。这句话也就是纯假言推理的公理。

纯假言三段论的前提是由非区别的假言判断组成的,因之,纯假言三段论应遵循的推理规则也同于混合的假言三段论中的非区别的假言三段论的规则。

纯假言三段论的形式很多,一般作为公式的是:

如果A是B,则C是D;

如果C是D,则E是F;

所以,如果A是B,则E是F。

(或,如果E不是F,则A不是B。)

例子已见于前,兹再举一例:

如果文学作品缺乏艺术力量,则它就不能激发读者,引起他们深刻的感情;

如果它不能激发读者,引起他们深刻的感情,则它就不能有力地影响读者;

所以,如果文学作品缺乏艺术力量,则它就不能有力地影响读者。

(或者,如果文学作品能有力地影响读者,则它就不是缺乏艺术力量的。)

不用说,这是一般的形式。此外,一般的形式还有:

如果A是B,则C是D;

如果E是F,则A是B;

所以,如果E是F,则C是D。

(或,如果C不是D,则E不是F。)

例如:

如果作品写出了“典型”,则它就有很高的价值;

如果“主人翁”艺术地深刻地概括了生活,则作品就写出了“典型”;

所以,如果“主人翁”艺术地深刻地概括了生活,则作品就有很高的价值。

(或如果作品没有很高的价值,则“主人翁”就没有艺术地深刻地概括了生活。)

还有:

如果A是B,则C是D;

如果E是F,则C不是D;

所以,如果E是F,则A不是B。

(或,如果A是B,则E不是F。)

例如:

如果我有空,我就能来参加会议;

如果我那时在上海,则我就不能来参加会议;

所以,如果我那时在上海,则(这就是说)我没空。

(或,如果我有空,则我那时就不在上海。)

还有:

如果A是B,则C是D;

如果A不是B,则E是F;

所以,如果C不是D,则E是F。

(或,如果E不是F,则C是D。)

例如:

如果我有空,则我在公园散步;

如果我没有空,则我在教室复习功课;

所以,如果我不在公园散步,则我在教室复习功课。

(或,如果我不在教室复习功课,则我在公园散步。)

上列诸式可以看作非区别的假言三段论的复合体,它们都可以分解为两个非区别的假言三段论。此不具语。

较特殊的纯假言三段论中,有一个常用的形式,它的例子已举于前,它的形式是:

如果A是B,则C是D;

如果A不是B,则C是D;

所以C是D。

纯假言三段论,也必须前提真实,推理又符合规则,才能推出正确的结论。而在运用这一较特殊的形式时,还必须两个前提的理由(前件)是真正互相否定的。

【注释】

[1]充分——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必要——有之未必然,无之必不然。

[2]前是后的充分而非必要;后是前的必要而非充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