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要有精神的。精神总是要有信仰支撑的。可见,信仰之于人是何等的重要!它在某种意义上是与人同等而同在的。
信仰是什么呢?它是对某种学说、思想、理论、派别笃信而仰止的选择取向。但是,信仰并非完全是自觉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信仰分为两种:一是有知的信仰,一是无知的信仰。有知的信仰也并非有知识者的信仰,而仅仅是对它的一种自觉的信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而且并以为其然,故笃信之,仰止之。毛泽东曾经说,在共产党内有一二百个精通马克思主义的人,就会使党无往而不胜。但是,共产党员何止千百万人?可见信仰它的人许多并不通晓它。至于对宗教学说的信仰,通晓者更其寥寥,迷信者更其芸芸。所以其中必有相当多的人属于无知的信仰。无知的信仰也并非无知识的信仰,而仅仅是对它的一种不自觉的信仰,不知其然也更不知其所以然,而仅仅因为作为人必有信仰这一传统的驱使,故笃信之。这种信仰相当于迷信。迷者,无辨而好之也,这便是无知的信仰。
有知的信仰未必是有知识的人的信仰,无知的信仰也并不一定是无知识的人的专利;有知识的人甚至伟大科学家有信仰但也未必知之甚深透,无知识的人甚至文盲也有信仰但也未必知之不多。
有知而信仰者,必然,那么无知而为什么信仰?溯及原因,有三:一是自身不辨,盲目信仰。二是盲从或从众。信徒对宗教的信仰便是。三是信仰对象的引导。任何一种可以使人信仰的存在,都是有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都是一个理论化、系统化的体系,它一旦抓住了特定的人群,便使之全面或一知半解地了解它或迷信它,进而信仰它。
知识与信仰是有关系的,但又无必然性。有知识是一种日益增多的现象,但有知识者的信仰对象并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也有无精神信仰而只信仰物质的,或有知识但对信仰对象并无准确了解、认识的。无知识与信仰有关系,但也无必然性,人之许多还是无知识或少知识的,但他们多是有信仰的,而且信仰也不是同一的。
那么,使人产生特定信仰的根据是什么呢?利益。人对一种信仰的选择,不是精神上的需要便是物质上的需求。一种存在作为信仰被人们选择,是因为人们笃信它会为自己带来福祉,从物质到精神的幸福与快乐;一种存在不被人们或一些人作为信仰接受甚至反对,也是因为人们认为它距离自己的真实感、可行感太远,不会为自己带来幸福和快乐。
“有知”有二层意义:一是有知识者,二是知晓所信仰的对象。有知识而又知晓之是一种,无知识但也知晓自己所信仰的缘由者也是一种。
“无知”亦有二意:一是无知识者,二是并不知晓所信仰的一切。无知识但知晓所信仰的一切,此可谓有所信仰的知识,有知识者或无知识者都有不知晓所信仰对象的状态,是为盲目信仰或迷信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