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齐康公兴万人乐舞

齐康公兴万人乐舞

时间:2023-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他在演讲中分析一个典型事例:齐康公兴乐《万》。齐国康公于公元前404至前379年在位,是墨子同时代人。据史书记载,大兴万人乐舞的齐康公,是“淫于酒、妇人,不听政”的昏庸国君。齐康公创作乐舞《万》,需由万名演员来表演。反对像齐康公这样大肆兴乐害民,是墨子对当时统治者奢侈生活的斥责,反映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劳动者心愿。

“非乐”即反对大办乐舞。这是墨子学说中的基本观点。他以雄辩的口才,就这个问题作长篇系统演讲。他在演讲中分析一个典型事例:

齐康公兴乐《万》(因需万人演奏歌舞故名)。万人不可衣短褐,不可食糠糟。曰:“食饮不美,面目颜色不足视也。衣服不美,身体从容不足观也。”是以食必粱肉,衣必文绣,此常不从事乎衣食之财,而常食乎人者也。是故子墨子曰:今王公大人,惟毋为乐,亏夺民衣食之财,以拊乐如此多也。(见《非乐上》)

齐国康公于公元前404至前379年在位,是墨子同时代人。齐国为墨子家乡鲁国北方的邻国,是一个富庶大国,有作乐传统。《战国策·齐策一》说:“临淄(齐国都)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墨子“非乐”的矛头,针对恣意淫乐的统治者。据史书记载,大兴万人乐舞的齐康公,是“淫于酒、妇人,不听政”的昏庸国君。(《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当时统治者作乐规模庞大,超出今人想象。齐康公创作乐舞《万》,需由万名演员来表演。其场面的宏伟壮观,可与现代大型体育比赛的开幕式相媲美。

“非乐”是墨子“强本节用”思想的必然引申,也是其为民兴利除害思想的一个侧面。从生产观点说,墨子认为直接从事生产的人应尽可能多,而脱离生产、单纯消费的人应尽可能少。《七患》说:“为者疾,食者寡,则岁无凶。为者缓,食者众,则岁无丰。”墨子就齐康公兴乐进一步说:

今王公大人,唯毋处高台厚榭之上而视之,钟犹是延鼎也。弗撞击,将何乐得焉哉?其说将必撞击之。惟勿撞击,将必不使老与迟者。老与迟者,耳目不聪明,股肱不毕强,声不和调,明不转朴。将必使当年,因其耳目之聪明,股肱之毕强,声之和调,明之转变。使丈夫为之,废丈夫耕稼树艺之时;使妇人为之,废妇人纺绩织纴之事。

像齐康公这样的王公大人,在高台厚榭之上观赏大型乐舞场面,如果没有众多的演员演奏那些分门别类、排列有序的乐器,乐器不能自动发声,无快乐美感可言。不撞击,那一排排的编钟不过像是一些底朝上、口朝下的大锅而已,何乐可言?这些演员决不能是老年人和动作表情迟钝的人。他们耳不聪、目不明,身体不健壮灵巧,声音不协调,眼珠子转得不灵活,眉目不能传情,所以一定要挑选年轻貌美的人。叫男青年干,会误务农的时机;叫女青年干,会误纺纱织布。成千上万的演员,从生产中游离出来,这不是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吗?“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老百姓饥寒交迫,只能靠种地织布等生产劳动来解决,用众多演员来“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竽笙”,手执盾牌、长矛、斧钺,跳武士舞,演奏宫廷乐舞靡靡之音,不能创造“衣食之财”。至于休息的问题,只要统治者不给老百姓额外增加负担,也能得以缓解。统治者征发“徒役”,以治“宫室观乐”,民不堪劳苦,休息的问题哪里还谈得上?

墨子把宣传“非乐”,作为他仁义事业的组成部分。“仁者之事,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反对像齐康公这样大肆兴乐害民,是墨子对当时统治者奢侈生活的斥责,反映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劳动者心愿。

墨子反对统治者兴乐害民的同时,走到另一个极端,企图禁止一切音乐。即“当在乐之为物,将不可不禁而止也”。(《非乐上》)这犹如在泼洗澡水时,把小孩子也泼出去。

墨子主张言行一致,说到做到。他自然以身作则不涉足音乐。《庄子·天下》说墨子“生不歌”。遍读墨子书,没有发现墨子欣赏音乐的事例。他只是在理论上承认,人的耳朵听到“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也“知其乐”。后学说:“以乐为利其子,而为其子欲之,爱其子也。以乐为利其子,而为其子求之,非利其子也。”对音乐的向往,顶多是脑子里想一想(“欲”),决不能变为“求乐”的行动。墨子后学在许多方面冲破墨子的局限,思想大有发展,但在音乐领域里,终未走出墨子“非乐”的束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