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学又一专题是“尚同”。“尚”即崇尚,“同”指同一、统一。尚同是墨子尚贤学说的引申。墨子极力主张把贤人政治推广到全国,让有才有德的人从事国家的各级管理工作。就像“丝缕之有纪,网罟之有纲”(丝缕有归总,鱼网有总绳)一样,国家也应该由贤人用仁义来一统。应该“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为天子”。依次再选贤人置为三公、诸侯国君、将军大夫、乡长、里长等。从最高长官天子到最基层的长官,都是从有才德的人中“选”出的,这在以血缘为基础的贵族专政制度下,是一种非常大胆的革新主张。《经上》说:“君,臣民通约也。”要求国君由臣民共同协约决定,这是先民原始民主思想的闪光。
墨子的理想,是建立全国上下一致,高度集中统一的贤人政治。他说:“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访荐之。上同而不下比(比也是同)者,此上之所赏,而下之所誉也。”墨子维护贤人一统政治的途径,一是各级长官谨慎选择“贤良圣知辩慧之人”担当,他们必须以身作则,以推行仁义为己任。二是经常地运用批评、表扬、奖励、处罚等方法,即运用道德评价、行政和法律等手段,以维护政权的良性运转机制。其后学发挥墨子的思想作出定义式的表述。《经上》说:“诽,明恶也。”诽是批评,指明错误,揭发坏人坏事。“誉,明美也。”誉即赞誉、表扬,是指明美言善行,表扬好人好事。“赏,上报下之功也。”赏即奖励,是上级报答下级功劳的手段。“罚,上报下之罪也。”罚即处罚、惩办,是上级惩处下级恶绩、罪责的手段。“功,利民也。”功劳的确定以对老百姓有利为标准,不是主观自封。“罪,犯禁也”,“不在禁,虽害无罪。”罪责、罪行是违反国家禁令。不在明令禁止之列的坏人坏事,尽管对社会有害,不算有罪。只需动员舆论力量,给以批评、谴责,不必动用法律手段惩办。观点独到精辟,有启发意义。
墨子认为,在全国统一的贤人政治下,能够“上下通情”,“上有隐事遗利,下得而利之。下有蓄怨积害,上得而除之。是以数千万里之外,有为善者,其室人未遍知,乡里未遍闻,天子得而赏之。数千万里之外,有为不善者,其室人未遍知,乡里未遍闻,天子得而罚之。”这并不是由于天子是神,是由于能够“使人之耳目,助己视听。使人之唇吻,助己言谈。使人之心,助己思虑。使人之股肱,助己动作。助之视听者众,则其所闻见者远矣。助之言谈者众,则其德音之所抚循者博矣。助之思虑者众,则其谋度速得矣。助之动作者众,则其举事速成矣。”也就是能够集中众人的信息、智慧和能力,相当于延伸自己的感觉和思维器官,扩展传播媒介和行为机理,提高国家行政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墨子论证说,“上下通情”,则赏罚得当。“赏当贤,罚当暴,不杀不辜,不失有罪。则此尚同之功也。”在贤人一统的政治下,不冤枉无辜,也不放纵有罪。“使天下之为寇乱盗贼者,周流天下无所重足者,何也?其以尚同为政善也。”在贤人一统的善政下,任何一个胡作非为的盗贼都无处容身。在这种高度集中的理想政治下,“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使天下之民,若使一夫”。国家管理的效率高,程序简化。墨子“尚同”政治的论证和设想,多少带有演说家渲染夸张的成分。
在墨子的时代,天下四分五裂,“争于战国”,(《史记·平准书》)周王朝徒具虚名。解决中国实际上的统一问题,是时代提出的要求,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每个学派都关心这个问题,纷纷为之设计方案,提出学说。墨子的“尚同”论,正是为解决中国统一问题所设计的方略。这个方案立足于和平一统,反对几个好战大国以武力兼并的办法实现统一。比较而言,墨子方案中理想和空想的成分较多。不过,它确实反映处在动荡之中的“农与工肆之人”或弱小国家人民希望和平统一的心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