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或曰:“人皆有是心,心即理。何以有为善,有为不善?”先生曰:“恶人之心,失其本体。”
〖译文〗
有人说:“人都有这颗心,心即理。为什么有人行善,有人行不善呢?”先生说:“恶人的心,失去了心之本体。”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总能看到有些人在行善,也有些人在作恶。同样都是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呢?
王阳明认为,人的本性并无善恶之分,只是由于每个人心中的私欲大小不同,于是便产生了善与恶的不同行为。当我们心里只有一己之私时,心中的善念就会减少,恶念就会滋生。
可以说,当我们观察人的本性时,和观看山岭有着相同之处,常常会有一种“横看成峰侧成岭,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而且很多时候更有可能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说,一个人所处的立场,决定了他看待事物或者他人的眼光。正如:你如果以偏见的眼光看人,只能读出更多的偏见,你以慈悲之心对人,将会感觉到更多的善良。
关于善恶之念,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佛祖闲坐于花园的井边向下望去,看到无数生前的恶人正因自己的恶业而饱受地狱之火的煎熬。
一个江洋大盗透过地狱之火看到慈悲的佛祖,立刻向佛祖高声求救。佛祖以他睿智的目光看到,此人生前虽然杀人越货、无恶不作,但却有一次,他不小心要踩到一只小蜘蛛时,却突生怜悯之心,没有将蜘蛛踩死。可以说,这便是这个江洋大盗一生中惟一的善业。
佛祖决定用他一生惟一的善业救他脱离苦海。把一根蛛丝从井口垂下,那大盗发现了,并立刻抓住蛛丝向上爬去。不想其他备受煎熬的恶人们看到了也蜂拥上来抓住了蛛丝,任凭大盗恶声大骂,他们仍然拼命地向上爬。大盗怕蛛丝不堪重负,毁了自己脱离苦海的惟一希望,便抽刀将身下的游丝斩断,结果,本来攀很多人都安然无恙的蜘蛛丝却突然间崩断,大盗也因此抛弃了心中最后的一点善念,而重新跌入万劫不复的地狱。
一个无恶不作的江洋大盗,却因为心生善念,不忍杀一只蜘蛛,从此可以看出,善恶之心人皆有之。然而,在佛祖准备使其脱离苦海的时候,他却担心众人的攀附会使蛛丝断裂,也正是因为私欲蒙心,所以他挥刀斩去蛛丝。却不曾想到,也正是这一举动,使他抛弃了心中最后的一丝善念,从而使自己被重新打回到万劫不复的地狱之中。由此可见,一个人只有守住了自己内心的本体,才能够无往而不胜。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是《三字经》的开篇之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每个人的习性也产生了差异。比如,一个人自小与善良和蔼的人接触、生活,长时间的耳濡目染就会使其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反之,一个人如果自小与那些恶人、坏人接触,时间一久他也会变成恶人,本心的善良早已荡然无存了!
王阳明认为人没有善恶之分,修身就是在知善知恶的基础上为善去恶,倘若保持着心之本体,不使其被私欲蒙蔽,也就会去做善人之事。若是失去了心之本体,同样就会去行恶。所以我们应常怀慈悲之心,做行善之事,这样才不至于丢了心的本体。
西方人认为人生来就带有邪念,故需要用外力来约束人心中的欲念。也正是这个原因,西方人比中国人更看重法律,并注重以法律的手段来制裁犯罪,制裁坏人,以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而中国人对人性本善的观念却深入人心,所以法治之下,多有人情的道德管束,乃至今天的共建和谐社会,除了法制约束,更多的还是道德的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