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知与充与遏者,志也,天聪明也。
〖译文〗
善念萌生,要知道并加以扩充。恶念萌生,要知道并加以遏制。知道、扩充、遏制,是志,是天赋予人的智慧。
有一个朝拜观音的人,看到观音身上的金片,邪念顿起。他想,自己每天勤勤恳恳劳作,生活却如此清贫,倒不如顺手牵羊地把观音身上的金片取下来卖掉,让自己过几天逍遥自在的富裕日子。
当他攀到观音像旁边,伸手就要取那片金时,他的手竟然不听使唤地僵直在那里,接着,他的身体也僵了。任由他如何挣扎,都动弹不得,好像身体不再是他自己的了。
就这样,这个人一直保持着偷金的姿势,直到第二天被人发现了。观音庙里的人越来越多,可是任由是谁,都无法让这个人恢复正常。
看了这个故事,有神论者的第一反应是:菩萨显灵,是报应。但后来,有人做出了比较科学的解释。这个人的情况属于强直性痉挛。引起强直性痉挛的原因很简单,是内心的正义感打败了邪念。
这个人因为一时的贪念起了贼心,但在接近菩萨像的时候,他内心的善良又被唤起,并在他身体里形成一股顽强的抵抗力,从而引起肌肉僵直。因此,谁都不能帮他恢复原状,除了他的内心。
这个故事其实告诉我们,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能会产生邪念,与此同时,他内心的“良知”又会对抗这种邪念,于是善与恶开始在人的内心厮杀起来。在厮杀的过程中,如果善念打败了恶念,那么这个人的修为就会有进一步的提升;如果恶念战胜了善念,紧随其后的则是恶行的产生。
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双面人,有两张相互对立的脸,一善一恶。一个人之所以会产生恶念,是因为有私心在作祟,而私心又源于眼、耳、口、鼻对外界的欲望。眼睛要看,耳朵要听,嘴巴要说,鼻子要闻,于是我们的内心会产生形形色色的欲望。所以说,欲望是恶之源,也是苦厄的开始。
而所谓的善,则是指我们内心的“良知”。当内心的良知能够控制内心的私念时,我们就不会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而如果一个人的心随着眼、耳、口、鼻的牵引肆意追求物欲,那么这个人就会做出损害别人利益的恶行。
王阳明说:“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知与充与遏者,志也,天聪明也。”这句话告诉我们,扬善抑恶才是做人的大智慧。聪明者会用善心修持定力,让恶念逐渐远离。而愚蠢者则会为了一己私欲,用恶行来伤害别人,并最终伤害自己。恶永远是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千百年来无一例外,如果没有遭到因果报应,那并不是不报,而是因为报应的时辰还没有到而已。所以,我们要向圣人学习,做到扬善抑恶,把热心、慈悲、关怀留下,把冷漠、邪恶驱走。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行为是恶呢?并不是只有罪名昭著才是恶,在能为善时不为善,则就是恶。比如,在人潮涌动的街头突然有人晕倒,看到的这一刻你在想“他还好吗”,还是“与我无关”?热心与冷漠,这就是一个人善与恶的体现。
所以说,一个人如果不想使心灵荒芜,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美德;如果不想让内心产生恶念,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善念装满自己的内心。在这里,我们不妨讲一个关于善与恶的寓言故事。
绵羊是一种天性温顺的动物,所以经常被其他的动物欺凌。无奈之下,绵羊来到佛祖面前,向佛祖请教不被欺凌的办法。
佛祖对绵羊说:“我可以在你嘴里装上獠牙,这样你就可以像老虎那样任意撕碎其他动物。”
绵羊摇头说:“不能,如果我用獠牙撕咬其他动物,它们一定会很痛苦的。”
佛祖又说:“我让你像蛇一样,嘴里能喷洒出毒液,让企图接近你的动物遭到毒液的侵蚀。”
绵羊仍然摇头说:“这样做太恶毒了。我向来对毒蛇避而远之,怎么能让自己变成它的模样呢!”
佛祖接着说:“我可以在你的额头上安一只角,并把你的脖子交得强劲起来,你看这样如何?”
绵羊还是摇头,并说道:“这种方法也不好,因为我不希望自己像山羊那样好斗!”
佛主对绵羊说:“想要使自己不受伤害,势必要有利器,当然,这样会让你伤害到别的动物。”
绵羊恍然大悟,并对佛祖说:“伤害他人,这是我最不愿意做的事情!我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吧,只要不会伤害别的动物就好了。”
从此,绵羊让自己选择做了一只善良、温顺的动物,并忘记了诉苦和抱怨。
绵羊宁愿继续选择被欺凌,也不愿意选择为恶,这是因为绵羊有一颗向善的心,而且绵羊这种扬善抑恶的精神是值得我们世人学习的。在这个社会上,如果每个人为了保护自己,让自己选择作恶,这将会使整个社会争斗纷纷,混乱不堪。反之,如果我们让自己选择为善,用真诚和善念包容别人,接纳别人,我们则可以赢得整个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