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问:“乐是心之本体,不知遇大故,于哀哭时,此乐还在否?”先生曰:“须是大哭一番了方乐,不哭便不乐矣。虽哭,此心安处即是乐也。本体未尝有动。”
〖译文〗
有人问:“先生曾主张乐是心的本体,当碰到重大变故而痛哭时,不知这个乐还是否存在?”先生说:“只有痛哭之后才能乐,不哭就不会乐了。虽然痛哭,此心却得到了安慰,因而也就是乐。心的本体并没有因为痛哭而有所改变。”
无意间听到刘德华的那首《男人哭吧不是罪》,我不禁思考起一个问题来:现在的人还会哭吗?我们还具有哭的能力和欲望吗?在很多人看来,哭除了让别人发现自己内心的脆弱之外,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于是,很多人开始用虚假的坚强来掩盖自己内心的脆弱,无论受到多大的委屈,无论自己承受的痛苦有多大,都强迫自己不要哭出来。其实,对于成年人来说,哭并不是一个人脆弱的表现,而是宣泄情绪和释放感情的一种良好方式。
很多时候,哭也是一种勇敢的表现。比如,当至亲离我们而去,如果你总是压制自己内心的悲痛情绪,让自己不流出悲伤的眼泪,那么内心的沉痛又该如何消除呢?这个时候,如果让自己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内心的悲痛便会消减很多,随后便是雨过天晴后的豁然开朗。
谁没有想哭的时候?硬汉也有男儿泪!当内心想流泪的时候,就不要让自己强颜欢笑,而是痛痛快快地哭出来。把自己脆弱的一面给别人看,爱你的人不会耻笑你的脆弱,相反的,这能让你爱的人更加亲近你,了解你的需要。这样,你也就不再孤单,不再因为要承受更多的苦楚而独自伤怀。
王阳明说:“须是大哭一番了方乐,不哭便不乐矣。虽哭,此心安处即是乐也。本体未尝有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痛哭之后才能乐,不哭就不会乐了。虽然痛哭,此心却得到了安慰,因而也就是乐。心的本体并没有因为痛哭而有所改变。
老黄十几岁到乡下插队,整整20年都没有离开过这个叫西尔根的内蒙古林地。后来,他被调回城里,又整整25年过去了,老黄再没有踏足那个叫西尔根的地方。因为那个地方有太多的往事,让老黄的内心隐隐作痛。
回到城市后,老黄又结婚生子,现在早已是儿孙绕膝。这个时候的老黄本应该在城里颐养天年,然而他却选择回到那个阔别已久的大草原,并准备老死在那儿。老黄这所有的想法,儿女们都不知情。
一天清晨,老黄给家人留下了一封信,然后偷偷地踏上了前往内蒙古的火车。
走在西尔根的草地上,那些年的回忆一股股朝老黄袭来。他见到了以前的家,以前的乡民,还有以前的学生,那是他在西尔根最后几年当教师时教过的孩子。这些学生如今也已经是两鬓微白的中年人了,如果老黄的孩子还在,也应该跟他们的年龄差不多。
最后,老黄来到家后面一个小山丘,这里安睡着他的结发妻,还有他们12岁的女儿。老黄追忆往事,失声痛哭。这段往事一直是老黄想要遗忘的伤心往事,也是他后来离开西尔根的原因。回到城里后,他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过这些往事,也从未掉过一滴眼泪。之前,他也有过一个幸福的家庭,然而却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第一任妻子和孩子……
一个月之后,老黄突然明白,回忆是珍贵的,也应该是美好的。哭过一场后,他放下了许多,也明白珍惜当下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他改变初衷,决定返回北京,与儿女们一起生活。
可以说,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段不为人知不敢触碰的往事。它就像旧衣裳上面的味道,陈腐却舍不得丢弃,于是便开始被这些往事折磨。在人人都崇尚硬汉本色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认为应该把痛苦打碎了往肚子里咽,于是很多人总是在强颜欢笑!
一个人要想生活得快乐,就要卸下伪装,做一个真实的自我。高兴的时候,可以开怀大笑;痛苦的时候,也可以放声痛哭。哭并不是脆弱的表现,而是一种感情的释放。有人说,当想哭的时候让自己忍着不哭对身体有害!所以,当一个人感动的时候、伤心的时候、痛苦的时候、沮丧的时候、绝望的时候,不妨让自己哭一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