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下所以不治,只因文盛实表。人出己见,新奇相高,以眩俗取誉。徒以乱天下之聪明,涂天下之耳目,使天下靡然争务修饰文词,以求知于世,而不复知有敦本尚实、反朴还淳之行,是皆著述有以启之。”
〖译文〗
天下之所以混乱不堪,只因为写文章的人多,实干的人少。人们各抒己见,争奇斗异,喧嚣于世,这只会混淆人们的视听,蒙弊世人的耳目,使他们只去争相修饰文辞,力追声名,而不再懂得还有崇尚真实、返朴归淳的切行。这些都是著书立说的人所导致的。
中国秦汉之后著述之风盛行,当时的文人志士强调著书立说,通过文字的典范阐述自己的观点,使自己名垂千古。各种著述书籍如雨后春笋,充斥世人眼球。很多人都是说得好听,却很少做实事。
针对这样的现状,王阳明主张去除华而不实的表面功夫,做到返璞归真的笃行。就像春秋时期孔子删述《六经》,清除蒙蔽视听的言论,删繁就简,还社会清明。产生言论的本意是指导人们如何践行事实,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却把著书立说放在首要位置,反倒忘了初衷,这无疑是舍本逐末的行为。
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阳处父长得高大伟岸,仪表堂堂。一天,他出使卫国,途中路过一客店。
店主觉得阳处父谈吐不凡,具有大家风范,就对妻子说:“我在这里做了这么久生意,就是要等待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出现。这些年看了许多人都不能让我满意,今天我终于遇见一位了。我看这位晋国大夫一定是人中翘楚,我要跟着他走。”于是,店主舍弃一切跟着阳处父去了卫国。
可没过多久,他就回来了。妻子感到好奇,问:“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难道你还放不下这里吗?”店主大失所望地说:“我以为他是人中龙凤,没想到一路上他只会跟我东拉西扯,说一些人生的大道理。我听烦了,就回来了。这么多年经验告诉我,太会说的人,都不会做事。如果真的跟他去,可能什么都没学会,反倒会被他连累,我看还是算了。”
古往今来,有很多人只善于玩虚文,却很少干实事,希望能够通过言辞来说服他人,用表面功夫来拉拢人心。其实,一个人说一百句漂亮的话倒不如干一件实实在在的事。很多时候,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伟大,并不是看他说了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
据说,唐朝诗人白居易很喜欢学佛。有一次,他上山请教一位高僧——鸟巢禅师。白居易问鸟巢禅师:“大师,怎么学佛?什么才是佛法大意?”对于白居易的提问,鸟巢禅师只说了八个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听后哈哈大笑,并说:“如此简单的道理,连三岁小孩都知道。”禅师回他一句话:“三岁孩童虽会说,但很多人活到八十岁都还做不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学问真正最重要的是能够力行,能够落实。所以学得千万句,不如用心做好一件事。马克思说道:“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我们应该如何改变世界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把自己的思想付诸于真实的行动之中。
现今社会,企业管理也好,政务公开也罢,都喜欢一切用数据说话。的确,数据是衡量一个人、一个部门乃至一个公司工作效率最有力的证据,但我们切不可一切只依赖数据。要知道,有一些所谓的数据、所谓的权威是虚假的,是用来欺骗公众的。有些所谓的“专家”,他们之所以弄出这些虚假的东西,目的就是为了做表面文章。所以,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状,我们一定要擦亮自己的双眼,不要被表面的现象误导了。面对各种各样的“数据”,我们更要“用事实说话”。
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既要避免哗众取宠的行径,也要有判断真话假话的能力;既要养成笃行的好习惯,也要明辨别人虚虚实实的做法。面对别人头头是道的言论,想想哪一些可信哪一些不可信。如果遇到相互吹捧的人,喜欢吹牛的人,喜欢争奇斗异的人,要避而远之,使自己真正成为不玩虚文、只干实事的实干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