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下之人心,其始亦非有异于圣人也,特其间于有我之私,隔于物欲之蔽,大者以小,通者以塞。人各有心,至有视其父、子、兄、弟如仇雠者。圣人有忧之,是以推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以教天下,使之皆有以克其私,去其蔽,以复其心体之同然。
〖译文〗
天下人的心,最开始也是无异于圣人的,他们只是为自己的私欲所迷惑,为物欲所蒙蔽,于是大心变成小心,通达的心变成有滞塞的心。各人有各人的想法,甚至有的人把父子兄弟当作仇人看待。圣人十分忧虑,就推广他万物一体的仁心以教天下,使天下人都能克制自己的私欲,驱除蒙蔽,恢复他天下人共有的本心。
人性原本是善良纯洁的。然而,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周围环境的改变,才逐渐出现了善恶之分。如果一个人接触的环境,一片和谐,父严母慈,朋友也都正直善良的,他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善良可亲的人;但是如果父亲酗酒、母亲赌博,经常吵架,身边的朋友个个见利忘义,他难免也就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人。
俗话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如果一个人身为君子,他就会拥有宽广的胸怀,能够宽以待人,容纳各种事情,不计个人利害得失。而小人却恰恰相反,他们心胸狭窄,斤斤计较,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小人之所以常常忧虑不安,正是因为他的内心已经被私欲所迷惑,被物欲所蒙蔽。
当今社会,适者生存的价值观大肆流行,在利益面前,每个人都有可能动摇。为了利益不会顾及情谊上的东西,很多人会违背良心做出不可思议的事情,甚至有些父子也会因为利益之争反目成仇。
被告人小周,今年30多岁,浦口人,因为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而原告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父亲,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父子反目成仇呢?
原来这一切都是房子惹的祸。小周和老周为房产纠纷到居委会调解,居委会的大妈费尽口舌做思想工作,感情和道理都讲得清清楚楚,可是父子俩就是达不成和解。
谈判未果后,老周下楼,小周也跟了出去,嘴里嘟囔:“问题不解决,你哪儿也别想去。”老周被纠缠恼了,掏出手机要报警,小周火气一下就上来了,扑上去抢手机,两人就扭打在一起了。
当时火气冲昏了理智,二人下手都比较狠,小周顺手就抡起雨伞打父亲的头,把父亲的脸划了个大口子。老周这个当父亲也发起飙来,一边喊救命一边冲儿子的脸给了几记重拳。
老周报了警,经鉴定已经构成了轻伤,老周问能不能立案,民警说可以,但建议他们父子俩和解。不料老周坚决要求追究刑事责任,公安机关遂立案传唤小周。
因涉嫌故意伤害,小周被提起公诉。这才有了故事开头的判决结果。为了房产,明明是至亲,却在法庭上视如仇敌。
一位年长的法官说,这种案子十多年前基本没有,那时候很少有人为房子打官司,更别说亲人为房子反目成仇了,可现在,为房子打官司的事情,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
经济的飞速发展,固然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可是却让很多人失去了良知和道德的底线,甚至让很多亲人之间为了利益的争夺而变成六亲不认的仇人。人情冷漠,这种社会该是多么可怕啊。正因如此,我们更应该守住天理道德,珍惜亲人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切不可被私欲、物欲蒙蔽了心中的良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