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入乡随俗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模仿,更是一种尊重

入乡随俗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模仿,更是一种尊重

时间:2023-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都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对于不是自己阶层的人往往会有排斥心理。所谓的入乡随俗,并不是要把自己变成你要去的地方的人,而是你在习俗上要尊重别人,这样才能产生共同的阶级感情。入乡随俗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模仿,更重要的是对一种文化的认同。很多时候,“入乡随俗”不单单是指对一个人的尊重,有时它也体现了对一个民族的尊重。这充分体现了汉朝皇帝对匈奴人的尊重。有人会说这是害怕匈奴的侵略,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原文】

先生曰:“你们拿一个圣人去与人讲学,人见圣人来,都怕走了,如何讲得行?须做得个愚夫愚妇,方可与人讲学。”

〖译文〗

先生说:“你们拿着一个圣人的样子去给别人讲学,人们看见圣人来了,都给吓跑了,怎么能讲得好呢?惟有做一个愚夫笨妇,才能给别人讲学。”

人们都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对于不是自己阶层的人往往会有排斥心理。所以,身处俗人阶层的人们,对圣人就有敌对的情绪。就如同现代人对陌生人有安全距离是同样的道理。当你僭越了人的安全距离,他就会心里不舒服,更有甚者,情绪开始激动,甚至产生极坏的攻击行为。

当我们来到一个新的群体的时候,都会有磨合的阶段。就像夫妻两人还有七年之痒呢,更何况是陌生人呢?所以,当我们为俗人讲学的时候,首先要把自己变成俗人,只有以俗人的身份出现,才能更加顺利地开展讲学活动。

我们常说,入乡随俗。所谓的入乡随俗,并不是要把自己变成你要去的地方的人,而是你在习俗上要尊重别人,这样才能产生共同的阶级感情。入乡随俗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模仿,更重要的是对一种文化的认同。也只有让对方对自已有了认同感,那么以后再沟通交流,也就轻而易举了。既不会令他们产生抵触情绪,而且自己也完成了心愿,何乐而不为呢?

很多时候,“入乡随俗”不单单是指对一个人的尊重,有时它也体现了对一个民族的尊重。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着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有的民族甚至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强迫他们改变的。

我国自古就有政治联姻的传统。汉朝时,公主一旦嫁到匈奴之后,一概遵从匈奴人的习俗,过匈奴人一样的生活,不得自行其是,以此来证明对匈奴人的尊重。但是,有时汉族的风俗习惯同匈奴的风俗习惯有着极大的矛盾,也都一概遵从匈奴的风俗习惯。比如,公主所嫁的丈夫老可汗死了,按照匈奴的风俗习惯,公主要下嫁老可汗的儿子新可汗。公主派人向大汉朝廷请示怎么办?朝廷的指示是“入乡随俗”,嫁给老可汗的儿子新可汗。这充分体现了汉朝皇帝对匈奴人的尊重。有人会说这是害怕匈奴的侵略,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那时汉朝强盛,和匈奴已经和平共处许多年,老可汗对大汉皇帝俯首称臣。

汉朝皇帝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充分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也使得边患安宁,天下太平,从而促使整个国家的团结昌盛。这就是“入乡随俗”的巨大魅力。

入乡随俗,不是惺惺作态,而是真心实意地尊重他人,同样也是尊重自己!所以说,小到待人接物的人际关系,大到邦国之交,都离不了入乡随俗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