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相告
人生处世,有些人经常许诺别人这事那事,好多事是一许了之,久而久之自己的信誉和人缘也必然会损失殆尽,你的好运也就随之越来越少。
成熟的赢家,绝对不会出尔反尔,他对自己的每个承诺都相当重视,在许愿之前周密考虑,自己的话是否能兑现,不能兑现的话坚决不说,言出必践。他们的每一句话都让你觉得放心、可信任。满嘴跑火车、乱放空炮、迟迟拿不出行动的行为,与他们不沾边。
对任何成熟的人来说,一般不轻易许诺。他们懂得,对于诺言的不慎重必然导致别人的不信任,守信遵约才能换来良好的声誉。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有许多人会忽视这一点,对许诺的后果估量太低。这并不是说他们不诚实,而是大多数情况是他们没有怎么在意。
那些成功的人士都会采用一种简单的防卫法:他们不轻易与人约,并在他们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少许诺言。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极不愿意轻易许诺,并对允诺会表示极端的厌恶。
许诺如负债,到时应当兑现,哪怕是一粒饭,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许诺不兑现,是自欺欺人。践行诺言,是生命的职责,幸福的源泉,成功的保障。不要轻易许诺和发誓,一旦说了,就要立刻去付诸实践。这样你就会充满自信,而且幸运也会一直伴随你。
为了避免许下对自己不利的诺言,美国的林肯在关键时刻,常常会问人家几个问题或给讲他们几则故事,巧妙地将话题转移开。老子也有一句名言:“轻诺必寡言,多易必多难。”
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特别是非常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大困难,他一定要想方设法办到。季布曾经是项羽的部将,他很会打仗,几次把刘邦打败,弄得刘邦很狼狈。后来项羽被围自杀,刘邦夺取天下,当上了皇帝。刘邦每想起败在季布手下的事,就十分生气。愤怒之下,刘邦下令缉拿季布。
幸好有个姓周的人得到了这个消息,秘密地将季布送到鲁地一户姓朱的人家。朱家是关东一霸,素以“任使”闻名。此人很欣赏季布的侠义行为,尽力将季布保护起来。不仅如此,还专程到洛阳去找汝阴侯夏侯婴,请他解救季布。
夏侯婴从小与刘邦很亲近,后来跟刘邦起兵,转战各地,为刘邦建立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很同情季布的不幸处境,在刘邦面前为季布说情,终于使得刘邦赦免了季布,还封他为郎中。不久又任命他为东太守。
许诺也就是承诺,就是答应了别人对别人所许的诺言,务必兑现。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哪怕是失去生命。正如法国巴尔扎克所言:“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
皇甫绩是隋朝的名臣,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难以维持家里的生活,就带着他回到娘家住。外公见皇甫绩聪明伶俐,又没了父亲,怪可怜的,因此格外疼爱他。外公叫韦孝宽,韦家是当地有名的大户人家,家里很富裕。由于家里上学的孩子多,外公就请了个教书先生,办了个自家学堂,当时叫私塾。皇甫绩就和表兄弟们都在自家的学堂里上学。
外公是个很严厉的老人,尤其是对他的孙辈们,更是严加管教。私塾开学的时候,就立下规矩,谁要是无故不完成作业,就按照家法重打二十大板。
有一天,上午上完课后,皇甫绩和他的几个表兄躲在一个已经废弃的小屋子里下棋。一贪玩,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上课的时间。大家都忘记做教师上午留的作业。
第二天,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他把几个孙子叫到书房里,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然后按照规矩,每人重打二十大板。
外公看皇甫绩年龄最小,平时又很乖巧,再加上没有爸爸,不忍心打他。于是,就把他叫到一边,慈祥地对他说:“你还小,这次我就不罚你了。不过,以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不做功课,不学好本领,将来怎么能成大事?”
皇甫绩和表兄们相处得很好,小哥哥们都很爱护他。看到小皇甫绩没有被罚,心里都很高兴。可是,小皇甫绩心里很难过,他想:我和哥哥们犯了一样的错误,耽误了功课。外公没有责罚我,这是心疼我。可是我自己不能放纵自己,应该也按照私塾的规矩,被重打二十大板。于是,皇甫绩就找到表兄们,求他们代外公责打自己二十大板。表兄们一听,都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皇甫绩一本正经地说:“这是私塾里的规矩,我们都向外公保证过触犯规矩甘愿受罚,不然的话就不遵守诺言。你们都按规矩受罚了,我也不能例外。”
表兄们都被皇甫绩这种信守学堂的规矩、诚心改过的精神感动了。于是,就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绩二十大板。
后来皇甫绩在朝廷里做了大官,但是这种从小养成的信守诺言、勇于承认错误的品德一直没有丢,这使得他在文武百官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许诺就一定要兑现。信守承诺就必须在作承诺时量力而行,承诺后必须尽力而为。许诺时一定要谨慎,不能信口开河。承诺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智慧。兑现承诺不仅仅是一种要求,更是一种责任。信守承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人立于社会的生命支撑。
谨记:言必信行必果,承诺是我们每个人的良心底线,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名誉一样,一旦承诺就一定要全力以赴遵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