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诫子书》
释义:
德行高尚的人士这样修养锻炼自己,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点题:
不管是修身养德还是树立宏图远志,都必须具备娴静的心态,过简单的生活。娴静的心态要求不急不躁,不急功近利;简单的生活要求躲避一切诱惑,物质生活简单化。虽然意志坚定的人可以抵御物质的诱惑,但毕竟只有少数的圣贤人士才能做到。这句话是针对一个想提高德行的普通人说的,所以我们更感到亲切。
链接:
《尚书·太甲上》——
慎乃俭德,惟怀永图。
《论语·八佾》——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述而》——
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刘向《说苑·立节》——
子路曰:“不能甘勤苦,不能恬贫穷,不能轻死亡,而曰我能行义,吾不信也。”
司马光《司马文正公传家集·训俭示康》——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延伸悦读: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的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54岁时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可谓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文章短小精悍,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文章中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妇孺皆知的名句。这句话向我们揭示了两个真理:修身养德必须在清静节俭的生活中取得;要实现宏图远志就必须淡泊眼前的名利,在节俭的生活中培养道德。这两句富含哲理的格言,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道家的人生智慧。生活奢华一些、安逸一些似乎并不是什么恶德,尤其对于具备一定物质基础的人来说,这更算不得什么;但是,一旦奢华、安逸的生活成为习惯,人的进取心就必然衰退。毕竟,好逸恶劳是普通人的本性,只有那些德行修养深厚的人,才能时刻保持履薄临深的精神状态。
宋代张知白虽然官拜宰相,但所居堂屋不蔽风雨,平时饮食与一个普通记录官差不多。他身边的朋友规劝他说:“先生您的俸禄不是很丰厚吗?为什么对自己还如此节俭刻薄?不明真相的外人不会称赞您节俭的美德,反而会认为您像汉代的公孙弘一样,做了高官还故意装作清廉节俭而沽名钓誉。”张知白感叹道:“以吾今日之禄,虽侯服王食,何忧不足?然而人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此禄安能常恃,一旦失之,家人皆习于奢,不能顿俭,必至失所,曷若无失其常。吾虽违世,家人犹如今日乎?”朋友都叹服他的深谋远虑。司马光称其“以德业遗子孙者也,所得顾不多乎”。张知白的“以德业遗子孙”是诸葛亮“俭以养德”的生动写照。古人深知,财富是暂时的,只有把美德留给子孙才能世代长存。但是,有此远虑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民间流传着“富不过三代”的俗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