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以从俗为善,以财货为宝,以养生为己至道,是民德也。

以从俗为善,以财货为宝,以养生为己至道,是民德也。

时间:2023-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荀子看来,风俗习惯具有强大的力量,符合老百姓从众的惰性心理,以从俗为善、以财货为宝、以养生为第一追求,这就是平民百姓追求的德行。凡此七者,义之体也。“新民”这个词并非梁启超的新造,它来自于中国古老的传统。这便是新民之“新”所依据的原则。《新民说》的主要期望是唤起中国人民的自觉,要从帝国时代皇帝的臣民,转化为现代国家的国民,并讲述现代国民所应有的条件和准则,在20世纪中国起到了启蒙的作用。

——《荀子·儒效》

释义:

以已经形成的习俗生活当作善,把财货当作珍贵的宝,以养生作为生活中的第一追求,这就是平民百姓的德。

点题:

民德归厚是治国理政的追求目标。在荀子看来,风俗习惯具有强大的力量,符合老百姓从众的惰性心理,以从俗为善、以财货为宝、以养生为第一追求,这就是平民百姓追求的德行。治国理政者一定要考虑,化礼为俗方能达到让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践行效果。如果深切理解老百姓这种千古不易的德行追求,化礼成俗、解其后顾之忧、成其养生之好,则平民百姓也会靡然向善。

链接:

《管子·五辅》——

民知德矣,而未知义,然后明行以导之义。义有七体。七体者何?曰:孝悌慈惠,以养亲戚;恭敬忠信,以事君上;中正比宜,以行礼节;整齐撙诎,以辟刑僇;纤啬省用,以备饥馑;敦懞纯固,以备祸乱;和协辑睦,以备寇戎。凡此七者,义之体也。夫民必知义然后中正,中正然后和调,和调乃能处安,处安然后动威,动威乃可以战胜而守固。故曰:义不可不行也。

《齐民要术》序——

《管子》曰:“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传》曰:“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古语曰:“力能胜贫,谨能胜祸。”盖言勤力可以不贫,谨身可以避祸。

延伸悦读:

改造国民性是近代以来的热门话题。辛亥革命前,特别是20世纪最初几年,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启蒙学家,以敏锐的洞察力在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对比中西文化巨大差异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进行反思,提出了改造国民性的时代课题。梁启超起初在《清议报》上发表《呵旁观者文》《中国积弱溯源论》《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过渡时代论》等文,抨击中国人奴性、旁观等“劣根性”,提出新时代新国民应有的“德性”。接着,从1902年开始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连载了他的10万余字专著《新民说》,全面剖析了几千年封建文化积淀在中国人心灵深处的国民性的种种弊端及其根源,阐述了“新民”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及理想模式和实现途径,形成了第一个系统的改造国民性理论——新民理论。

“新民”这个词并非梁启超的新造,它来自于中国古老的传统。《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新民说》的一个基本观点是:锻造现代国家的前提必须首先要改造国民,他把这种“改造”的任务称作“新民”。“新民云者,非欲吾民尽弃其久以从人也。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励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其所本无而新之。”这便是新民之“新”所依据的原则。《新民说》的主要期望是唤起中国人民的自觉,要从帝国时代皇帝的臣民,转化为现代国家的国民,并讲述现代国民所应有的条件和准则,在20世纪中国起到了启蒙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