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时间:2023-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勤俭是儒家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将勤俭上升为道德理论加以弘扬,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中国人勤俭美德的形成。儒家认为俭德最接近仁德,把勤俭作为养德的手段,强化勤俭美德。对于劳动者而言,是要求勤于生产劳动,“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对于执政者而言,是要求尽职尽责,勤劳国事,“臣下竭力尽能以立功于国”;对于君主,是要求勤于政事,即“勤政”。“业精于勤,荒于嬉。”

——《尚书·大禹谟》

释义:

能为国家大事不辞辛劳,居家生活俭朴。

点题:

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云:“国以俭得之,以奢失之。”又云:“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

链接:

《说苑·卷二十·反质》——

秦穆公闲,问由余曰:“古者明王圣帝,得国失国当何以也?”由余曰:“臣闻之,当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盖闻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要,在于节俭。

李商隐《咏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司马光《训俭示康》——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朱柏庐《治家格言》——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曾国藩《曾国藩家训》——

必取遇事体察,身到、心到、手到、口到、眼到。

当官者,一曰身勤、二曰眼勤、三曰手勤、四曰口勤、五曰心勤。

张廷玉《明史》——

骄纵生于奢侈,危亡起于细微。

延伸悦读:

勤俭是儒家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将勤俭上升为道德理论加以弘扬,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中国人勤俭美德的形成。儒家认为俭德最接近仁德,把勤俭作为养德的手段,强化勤俭美德。“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儒家认为的“勤”是对一切人的要求,但对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来说,勤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又各有侧重。对于劳动者而言,是要求勤于生产劳动,“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对于执政者而言,是要求尽职尽责,勤劳国事,“臣下竭力尽能以立功于国”;对于君主,是要求勤于政事,即“勤政”。同时,勤又是人之所以长进、一切事业得以成功的根本保证。“业精于勤,荒于嬉。”

儒家崇俭的目的是:用于治家,它让人们在生活中珍惜财物,杜绝浪费,合理开支;用于对君主的说教,使他们不要过分追求物质享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儒家在提倡节俭的时候又反对吝啬,俭是对自己的要求,但并不苛责于人,要“俭而不吝”。

在儒家看来,“勤”与“俭”是开源与节流的关系,是热爱劳动和珍惜劳动果实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补益。既重开源又重节流,既热爱劳动又珍惜劳动果实,才是正确全面的持家、兴国之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