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卫灵公》
释义:
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点题:
为人由己而不由人。从自己有所欲而推己及人知人之有所欲,则能好天下之所好,从自己有所不欲而推己及人知人之所不欲,则能恶天下之所恶。自家而国而天下,君子之道,忠恕而已,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链接:
《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韩婴《韩诗外传》——
昔者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者,非目能视乎千里之前,非耳能闻乎千里之外,以己之度度之也,以己之情量之也。己恶饥寒焉,则知天下之欲衣食也。己恶劳苦焉,则知天下之欲安佚也。己恶衰乏焉,则知天下之欲富足也。知此三者,圣王之所以不降席而匡天下。故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夫饥渴苦血气,寒暑动肌肤,此四者民之大害也。大害不除,未可教御也。四体不掩,则鲜仁人。五藏空虚,则无立士。故先王之法,天子亲耕,后妃亲蚕,先天下忧衣与食也。
延伸悦读:
《礼记·大学》说“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以此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进行解释,并视此为君子“絜矩之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律己宽人的谅解。“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不能报,有子而求其孝,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听令,非恕也。”欲使臣而先事君,欲子孝而先尊亲,欲弟听其令而先敬兄,这样的率先垂范、律己宽人,是恕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感同身受的共情。晏子谏景公:“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可见推己及人、一以贯之,说来容易做来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是悲天悯人的胸怀。“己恶饥寒焉,则知天下之欲衣食也。己恶劳苦焉,则知天下之欲安佚也。己恶衰乏焉,则知天下之欲富足也。”从一己之欲而推及天下人之欲,以一己之力愿成全天下人所愿,这就是恕道。
《说文解字》云:“恕,仁也。”《论语》:“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由此可见,对于孔子一行来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好,这些言论里所包含的体谅悲悯情怀和推己及人观念,都是“恕”,都是行仁之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