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留分余地,回转自如

留分余地,回转自如

时间:2023-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宰相肚里能撑船”,要想成大事,就必须具备一颗宽容之心。所以曾国藩说要想成大事,就先要学会留余地,要宽容地对待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咸丰览毕奏折大怒,要传旨将左宗棠就地正法,左宗棠闻知消息便躲进了湘军的军营里,托庇于曾国藩。在左宗棠奉命去西北作战之时,曾国藩还把自己的一支精锐部队拨给了他,并且在他出征以后妥善安排后勤,准时足量地供应粮草。终于,曾国藩凭借自己的雅量感动了左宗棠,赢得了他的尊敬。

留一分余地,可回转自如,不留余地,则易失之于刚,错而无救。

做事时预留一分余地,遇到困难就比较容易回旋;如果不留余地,就容易因为过于刚直而出现过失,并且无法挽回。

“宰相肚里能撑船”,要想成大事,就必须具备一颗宽容之心。因为处处多为别人着想,宽容别人,才会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梦想才会更容易实现。人有一分器量,便有一分气质;人有一分气质,便多一分人缘;多一分人缘,便多一分事业。

懂得宽容别人,自己也就有了回转的余地,在生活中,无论遭遇什么样的人和事,都要给自己和别人留下一分余地,这样以后的日子才会有更大的空间,出现意外情况时也比较容易转圜。所以曾国藩说要想成大事,就先要学会留余地,要宽容地对待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曾国藩一生朋友良多,多得益于他的宽容大度,做事肯为他人着想,经常给人留有余地。

在晚清四大名臣之中,曾国藩和左宗棠是同乡,不过左宗棠虽然只比曾国藩小一岁,却多次参加科考都中不了进士,仕途之路十分不顺畅,于是只好投于骆秉章幕下做幕僚。一次,心高气傲的左宗棠得罪了来访的永州总兵樊懿,樊懿一气之下便向咸丰参奏左宗棠暗自操纵湖南巡抚,不将朝廷命官放在眼里。咸丰览毕奏折大怒,要传旨将左宗棠就地正法,左宗棠闻知消息便躲进了湘军的军营里,托庇于曾国藩。

此时的左宗棠不过是屡试不第的区区一介幕僚,按照清朝的规矩,举人出身虽然也能做官,却不会有大的前途,就算再有能力也做不了高官,掌不了大权,而且官场上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的官员对于举人往往有一种带有优越感的歧视,所以曾国藩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冒着得罪永州总兵甚至是皇帝的风险庇护左宗棠。

不过曾国藩十分欣赏左宗棠的才华,觉得此人能成大事,所以他秉承“留一分余地”的精神,为左宗棠奔走,几次上奏请求皇上宽恕左宗棠,并说他“晓畅军事,刚明耐苦”,应当予以重用。在曾国藩的保举之下,咸丰赦免了左宗棠的罪过,并给了他四品官职。

对于曾国藩的如此帮忙,按理说左宗棠应该对他感恩图报,然而左宗棠却并没有与曾国藩成为朋友。随着不断升迁,左宗棠握权渐重,他却不仅不尽力帮助曾国藩,反而几次三番跟他过不去,还常常说曾国藩是“极尽虚伪”之人。

曾国藩极有雅量,虽然知道左宗棠对他相当无礼,但是并不在意,还趁着多事之秋朝廷放宽用人标准的时机,极力推举左宗棠,让他做了浙江巡抚。在左宗棠奉命去西北作战之时,曾国藩还把自己的一支精锐部队拨给了他,并且在他出征以后妥善安排后勤,准时足量地供应粮草。

终于,曾国藩凭借自己的雅量感动了左宗棠,赢得了他的尊敬。在曾国藩去世之后,左宗棠亲自写了挽联,高度赞扬了曾国藩的一生和两人之间的友情:“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自古以来,凡成大事的人,都有宽大的胸襟,广博的胸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能够容得了别人的短处的人,更容易被别人接受,并且在自己面临危难或有所需要的时候得到别人的帮助。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快乐不在于获得的多,而在于计较的少,我们每天都要处理很多关系,面对很多人,如果事事都与人计较,自然不会受人欢迎。但是如果能够在做事时给对方留有余地,表现出宽容和忍让,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朋友。更何况人无完人,如果不懂得宽容和谅解的话,很容易就会误会别人,曲解事件的真相,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

在每天的工作中也是一样,同事之间难免有不同意见,要尽量避免生硬的、可能会伤害他人自尊心的言辞,最好以商量的态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遇到不合作的同事,也要表现出宽容和修养。学会耐心倾听对方的意见,并对其中的合理部分表示赞同,这样不仅能使对方放弃“对抗状态”,也会开拓自己的思路。对于因某事而关系紧张的同事,可主动地去化解僵局,就算无法化干戈为玉帛,至少也可以减少一个潜在的对手。

要做到宽容,可以尝试两个方法:

首先,要发现自己的缺点,自己也有亏欠他人的地方,也不是完人,而那些看似缺点累累的人,也有很多自己不具备的优点。所以,要学会看到自己的弱点和别人的优点。考虑问题时要试着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求大同,存小异,这样才够善待他人,同时也善待自己。

其次,要承认自己也得到过他人的宽容,自己也需要别人的宽容。这样一想,还有什么不能宽容他人的呢?

懂得宽容的人,堪称智者,因为他可以将猜忌和误会消于无形,避免无谓的冲突和不良后果;因为他心境平和、神态安逸,不会因为个人的得失心潮起伏,也不会因为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因为他目光远大,心胸开阔,善明事理,勇于开拓,他追求的是永恒的春天、快乐的人生。

宽容是一种大度,是一种豁达。心胸坦荡,不以世俗荣辱为念,不为世俗荣辱所累,就活得轻松、潇洒、磊落。心胸狭隘,一事不顺便心存憎恨,一句话不顺,就耿耿于怀,整日抑郁,常年忧虑,就无异于自戕自害。

宽容,对人对己都可成为一种最高尚的精神援助。宽以相容,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且对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满,乃至事业的成功都有很大帮助。所以,凡事多怀包容之心,不把话说死,不把事做绝,这样就会永远胜券在握,进退自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