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心横虑,正是磨炼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坚挺之诀。余庚戌辛亥间,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癸丑甲寅,为长沙所唾骂;乙卯丙辰,为江西所唾骂;以及岳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败,盖打脱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
心情困苦,忧虑满胸的时候正是像打磨美玉一样磨炼英雄的时候。李申夫曾经说我怄气从来不说出来,只是一味忍耐,慢慢地求自强。于是引用谚语“好汉打脱牙和血吞”,这两句话正是我平生咬紧牙关坚持挺住的诀窍。我在庚戌、辛亥年间,遭到京师权贵的唾骂;癸丑、甲寅年间,遭到长沙人的唾骂;乙卯、丙辰年间,遭到江西人的唾骂;再到岳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败等,打落牙齿的时候多了,没有一次不是和血吞了的。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果实的甜美是因为它们经受了风雨的洗礼,而一位成功者最终能够卓然独立、傲视群雄,也因为他已经饱经了沧桑。从风云变幻中磨炼出来的人,才能不为以后的磨难所吓倒。
曾国藩的一生,就是在挫折中越挫越强的一生,他鼓励自己:“好汉打脱牙齿和血吞。”能够挺过去,就是一条好汉。
在湘军与太平天国的作战中,曾国藩从衡阳出师到打下武汉,七八个月里经历过兵败投水自杀、湘军溃逃四散、湖南军政两界的讥讽、长沙城闭门不纳等羞辱,直到打下武汉,才一雪前耻。
经过短暂的胜利,曾国藩来到江西后,很快又陷于战事低迷的状态。从咸丰五年到咸丰十年的五六年里,曾国藩又遭遇到江西官场的排斥、湖南官场的指责、朝廷的不信任、友军的不配合,他再一次投水自杀未遂,还被朝廷冷落了一年多。
“胜负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辱是男儿”。忍无可忍,从头再忍,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也就不会有日后“立德,立功,立言”三者皆备的曾国藩了。
困境不能改变,就只能改变自己的态度,等待时机重新振作起来。曾国藩经常举自己平生四次受人讥笑之事为例,来说明成功皆从挫折中来:
“我平生吃了几次大亏:第一次是我做秀才的时候,学台公开指责我写的文章文理不通;第二次是我做翰林的时候,在给皇上讲课的时候,画了一个十分丑陋的图,王公大臣们没有一个人不笑话我的;第三次是我初次带兵时,在岳州、靖港战败后,全省官绅没有一个看得起我的;第四次是九江战败,我厚着脸皮走入江西,又弹劾了江西的巡抚、按察使,结果当我被围困在南昌,全省的官绅人人都喜笑颜开。”
禅宗有一则公案说,文殊菩萨化身的寒山大士曾经向普贤菩萨化身的拾得禅师问道:“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曾国藩也正是以这种心态面对别人的嘲讽唾骂,对于诸般冷嘲热讽无非一笑置之。如今看来那些曾经嘲笑他的官绅大臣,又有哪个人的成就能够超过曾国藩?而且,他不仅自己以“忍”的态度处世,还时常劝慰自己的家人。
有一次,他的弟弟曾国荃曾因弹劾官文而陷入极大的困境中。事已至此,曾国藩写信开导弟弟说:“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我平生的进步全是在受挫受辱的时候。你一定要咬牙立志,积蓄自己的斗志,增长自己的智慧,千万不要因此气馁,大丈夫应当把挫折看成长进的机会。”
曾国藩认为,忍并不是懦弱无为,而是在暗中做好屡败屡战的准备。战斗的方法不可能一成不变,而自己却可以在失败中吸取教训,这就是挫折给人的馈赠。中国人做人向来提倡“以忍为上”、“吃亏是福”,这是一种玄妙高深的处世哲学。
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俊杰”并非专指那些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冲锋陷阵无坚不摧的英雄,而是指那些看准时局,能屈能伸的处世者。古往今来,“忍”字堪称众多有志之士的人生哲学。越王勾践也罢、韩信也罢,都曾忍受过常人难忍之辱,最终渡过了难关,成就了大业。
忍,是一种韧性的战斗,是一种永不败北的战斗策略,是克服人生危难的有力武器。古人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坚韧的忍耐精神是一个人意志坚定的表现,更是一个人具备处世谋略的体现。
人生总不可能一帆风顺,逆境与困难总会接踵而至,面对种种人生的不如意时,如果急于求成,只会把事情越弄越糟;相反,静下心来,从长计议,退一步海阔天空,事情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
人际交往中,舍弃某些蝇头微利,也将有助于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获得他人的好感,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利益和影响力。凡事有所失必有所得,若欲取之,必先予之。
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给子孙的日常告诫中有一条是:“当你气恼时,先数到10后再说话;假如怒火中烧,那就数到100。”生活中,如果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更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深呼吸和伸懒腰是舒缓心情的好办法。“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越是烦躁越要强迫自己把心情平静下来,才能认真选择权衡利弊,以求达到在当时可能取得的最好效果。
如何培养忍耐的精神呢?其实,忍耐的形成没有什么捷径,首先是要从现在开始重视它,然后,就是开始进行意志的培养,碰到无法改变的事便告诉自己要忍耐。
忍让不是停止、不是逃避、不是无为,而是守弱、蓄积、迂回前进。忍耐不仅是一种心灵的状态,也是为了达到人生中的某种目的忍气吞声、息事宁人,避免感情用事的一种思想方法。因此,忍是一种人生智慧,善用这种智慧的人距离成功更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