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战战兢兢,坦坦荡荡

战战兢兢,坦坦荡荡

时间:2023-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曾国藩立志要做大事业,对此自然深有体会,他认为做人应当既谨慎又坦荡,身处高位之时也不忘小心行事,在逆境中也要从容处世。1850年,道光皇帝驾崩,咸丰皇帝即位后立即罢免了穆彰阿,并且下诏历数他的罪行,而曾国藩则幸免于难,没有受到牵连。正是这种战战兢兢、时刻处于危机之中的心态,造就了曾国藩一刻也不放松的性格,成就了他的显赫功业。他熟读圣贤书,对《易经》更是有所偏爱。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谨慎小心,生活的每一天都不忘记地狱的存在;坦坦荡荡,在逆境之中也心怀畅快。

要成就大事业,必须能够像在冰上走路那样小心谨慎才行。小心谨慎使自己错得更少,成功的可能性自然就更大。朱熹在给陈亮的信中曾说,真正的大英雄,都是从战战兢兢、如临深渊中走出来的。《菜根谭》中也提到“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曾国藩立志要做大事业,对此自然深有体会,他认为做人应当既谨慎又坦荡,身处高位之时也不忘小心行事,在逆境中也要从容处世。他说:“越走向高位,失败的可能性越大,而惨败的结局就越容易出现。”因为登高必然重跌,因此每升迁一次,就要以十倍于以前的谨慎心来处理各种事务。

曾国藩在官场日久,深知“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的道理,时时践行自己总结的三条官场秘诀,一是不参与,不关己事不过问;二是时刻小心,没有终止之日;三是时刻谦让,唯恐不能胜任,始终提醒自己要谨慎为官小心做事,从而避免了不少飞来横祸。终其一生,曾国藩从来没有被哪位权臣所收拢。这在派系林立的晚清官场上十分少见。道光朝的军机大臣穆彰阿对青年曾国藩有提携之恩,不仅帮助他在科举考试中获得道光皇帝垂青,进入翰林院任职,更提携他一路升迁,十年之内连升数级,官居内阁学士,从一介白衣文士一跃而为二品大员。然而曾国藩与他政见不同,虽然非常感激穆彰阿的知遇之恩,对他执礼甚恭,却始终不肯投靠在其门下。1850年,道光皇帝驾崩,咸丰皇帝即位后立即罢免了穆彰阿,并且下诏历数他的罪行,而曾国藩则幸免于难,没有受到牵连。

正是这种战战兢兢、时刻处于危机之中的心态,造就了曾国藩一刻也不放松的性格,成就了他的显赫功业。曾国藩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信中深为慨叹地说:“至阿兄忝窃高位,又窃虚名,时时有颠坠之虞。吾通阅古今人物,似此名位权势,能保全善终者极少。”

曾国藩身居高位,每每都不忘告诫自己的家人,名位权势虽然是好事,但是能够保全善终的人太少了。一定要事事小心,处处小心,才不会从云端跌至地狱。多一分谨慎,就多一条退路胜算。正因为在处世时如此小心谨慎,曾国藩才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愈加顺畅。

当然,曾国藩的谨慎小心不仅体现在藏锋避祸上,更体现在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胸怀上,对于当为、必为之事,他会战战兢兢、谨慎小心地去做,对于不当为、不可为之事,他就会坦坦荡荡地拒绝,所以不论顺境逆境都可以做到胸怀开阔,无愧于心。如果对于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没有自己的判断,就会陷入进退两难、无所适从的境地。对于很多人来说,判断一件事可为还是不可为然后很好地掌握做事的分寸,是很难做到的,而趋利避害的能力也不是轻易能够具备的,这些都要靠经验积累来做到。

曾国藩的智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发现自我,总结自我。他熟读圣贤书,对《易经》更是有所偏爱。他对《易经》之中的“日中则昃,月盈则食”深有体悟,并且时常用这句话告诫家人。在咸丰年间,曾国藩曾做一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将涵养自身、坚守原则的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曾国藩认为,人生在世就应该尽性知命,明晓自己的责任和应有的态度。做到知进退,明所为,如果对于自己的责任不够谨慎用心,就会一事无成,可是如果太过强求,失了坦荡不拘的态度,就会过于计较得失,失去平和安宁的心态。

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有所为,有所不为,谨慎用心不任意妄为,这样可以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堂堂正正、光明磊落、了无遗憾地走完自己的一生。每个人立身处世,心中都应该有一个行事的准则,世事繁杂,有的应该做,有的不应该做,一旦遇到违背自己的良心与正义的事情,就算可以给自己带来巨大的财富和利益,仍然要坚决拒绝,这就是战战兢兢做事,坦坦荡荡做人的道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