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方女性自由解放运动

西方女性自由解放运动

时间:2023-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文化运动以文学革命为开端,以爱国运动为归宿。正因为如此,新文化运动与五四爱国运动在现实中融为一体。学生的抗议活动得到各界人士广泛关注,爱国运动迅速波及到全国。6月,学生爱国运动的影响不断扩大,各地工人罢工,商号罢市,响应北京学生。五四运动以中国代表拒签和约而告终。在五四运动中,新文化的倡导者把文化启蒙与爱国热情融为一体。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以文学革命为开端,以爱国运动为归宿。《青年》杂志创刊之初,率先提出的口号,并不是“民主与科学”,而是“人权”。在《敬告青年》一文中,陈独秀特别注重人权问题,称:“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世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人格之谓也。”显然,这种人权思想,带有浓厚的“西化”色彩,是以个人本位、个人自由为基调的人权思想。但时隔不久,陈独秀的言论就由个人本位转移到了社会本位,更具有社会意义的“民主”一词,取代了更具有个人意义的“人权”一词。到《新青年》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一文,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就取代了人权呼喊,救国救亡取代了个人解放。为了救国而牺牲个人自由,成为当仁不让的必然要求。“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头断流血,都不推辞。”(《新青年》第6卷第1号,《陈独秀著作选》第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43页)显然,由倡导“人权”,转而倡导“民主与科学”,是当时中国国情的需要。

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是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在中国特有的社会土壤上生长出来的,它与欧洲的启蒙运动相比,有着重大的差异。由于中国启蒙运动面临的社会现实,是社会贫瘠、国家落后、民族危亡,归根到底是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与解放问题,而不是个人自由问题,所以,中国的启蒙,从一开始就缺乏、甚至可以说没有西方启蒙运动中的个人主义。强调个体自由的、个人本位的“天赋人权说”,在中国基本上没有多少市场。中国在启蒙中所宣传的人文主义,与西方以个人本位为基础的人文主义有着重大的差别,它继承了中国传统中的群体本位和社会本位的人文主义,继承了中国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因此,在“五四”前后激烈的反传统表象后面,“修齐治平”“内圣外王”“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传统的精髓,借用西方文化带来的新的名词、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知识发扬光大。正因为如此,新文化运动与五四爱国运动在现实中融为一体。

1919年的巴黎和会,拒绝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决定把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日本。消息传来,群情激愤,5月4日,北京学生3000多人齐集天安门抗议,要求当局收回山东权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学生游行队伍冲击交通总长曹汝霖住宅,痛打了驻日公使章宗祥,放火烧了赵家楼,遭到军警镇压,有32名学生被逮捕。学生的抗议活动得到各界人士广泛关注,爱国运动迅速波及到全国。5月19日,北京学生全面罢课,通电全国。6月,学生爱国运动的影响不断扩大,各地工人罢工,商号罢市,响应北京学生。在强大的社会压力面前,北京政府先后罢免了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总统徐世昌提出辞呈。五四运动以中国代表拒签和约而告终。在五四运动中,新文化的倡导者把文化启蒙与爱国热情融为一体。新文化的干将傅斯年,成为五四游行的指挥;新潮社的主笔罗家伦,起草了《五四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著名学者李大钊和陈独秀,一个参加了五四游行,一个因在五四后散发传单被捕3个月。这些本来热衷于思想启蒙的学者,自觉主动地投入了爱国救亡活动,这是中国现实社会的需要。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正是在新文化倡导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旗帜下,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他说:“此间本来没有‘天经地义’与‘异端邪说’这样东西,就说是有,也要听人去自由知识,自由信仰。就是错知识了错信仰了所谓邪说异端,只要他的知识与信仰,是本于他思想的自由、知念的真实,一则得了自信,二则免了欺人,都是有益于人生的,都比那无知的排斥、自欺的顺从还好得多。”(《危险思想与言论自由》,《李大钊选集》,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17页)五四前后的中国思想界十分活跃,伴随着学生爱国运动向全国的扩展,大量宣传新文化的报刊从北京、上海流向全国,各种新思潮此伏彼起,广为传播。仅仅以社会主义思潮而言,就有数不清的流派。在这种环境下,李大钊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标志着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开始介绍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这些文章传播的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