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静”的效用

“静”的效用

时间:2023-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君主以“静”来驾驭臣下是贵静思想在权谋中的运用。统治者将“主静”思想变成令人毛骨悚然的权术——以静制动,我们老百姓同样也发现了“主静”思想的另一妙用——以静养智。所谓“以静养智”,就是通过恬静的心境来增进自己的智慧,智慧增进以后又不外用,又用自己的智慧来促进自己心境的恬静。

重為輕根,静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4]。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第二十六章

[4]根:根本,基础。君:主宰,宰体。ft

稳重是轻率的根基,静定是躁动的宰体。轻率就失去了根基,躁动就丧失了宰体。

稳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古时的君子即使整日赶路,从来也不离开载重的车辆,时时以重为本,虽然有繁华富贵的生活,从不以此萦怀而恬淡自得,处处以静制躁。身为一国之君怎么能以轻率躁动来治理天下呢?轻率必定要失去根本,躁动肯定将失去主宰。

为什么要将重、静、轻、躁连在一起呢?稳重者通常表现得静定,轻率者总是显得浮躁。重与静彼此相关,轻与躁互为表里,因而贵重就必然贵轻,而戒躁也必然要戒轻。

我国古今统治者无不深明此理。

看过描写解放战争题材电影的朋友,也许有人还记得这样的一个镜头:蒋介石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块匾,上面写着一个大字——静。中国统治者治国不是通过民主程序来运作,而是以个人权术来进行控制。君主以“静”来驾驭臣下是贵静思想在权谋中的运用。蒋介石房里那个“静”字,用意可大不同于医院墙上贴着的那个“静”,只是叫病人和家属别高声喧哗,蒋介石房中那个“静”字中却潜伏着陷阱和阴谋。

我国特定的政治文化背景形成了一套特有政治谋略:在尖锐复杂的政治较量中,君主应该用虚静的态度来对待一切,静观事态的发展变化,细察每一情节和人事。保持虚静就能知道行为是否正确。臣下向君主进言时就表明了他自己的政治主张,臣下办事时自然有一定效果,君主暗暗验证其主张与效果是否相符,毫不费事就能使臣下现出原形。

最高统治者尤其不能暴露了自己的欲望,如果一暴露了欲望,臣下就会精心粉饰自己的言行;也不能随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臣下一了解君主的真实意图,他们就知道要怎样伪装自己。这样君主就分不出谁忠、谁奸、谁好、谁坏。所以,君主不能有任何外在表现——也就是“动”或“躁”,要绝对保持清静而不能有丝毫躁动,深深地藏起自己的喜怒好恶之情,这样臣下就没有办法伪装起来迎合君主,每个人就会表现出各自的本来面目;君主藏起自己的智慧和政见,臣下就无从揣摩君主的意图,因而就无法投机取巧。

所以君主宜静不宜动,自己有智慧也不轻易运用,使每一个臣下找到自己适当的位置;自己有能力也不轻易表现出来,以便更好地观察臣下的言行;自己有勇力也从不逞威风,使臣下有机会表现自己的勇敢。君主不用自己的智慧就是明智,不用自己的才能就有功绩,不表现个人的勇敢就有国家的强大。平时君主总是静悄悄地不露声色,好像自己没有处在君主的位置,臣下也弄不清君主在哪儿。英明的君主在上面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群臣在下面诚惶诚恐地尽职。

君主在上寂静,群臣在下效力,有了成绩功劳归君主,有了错误罪过在臣下。君主在上面保持清静无事的态度,暗暗观察臣下贤愚功过。君主处在“静”的情况下,容易掩盖自己的行迹,隐藏自己的念头,使臣下对自己捉摸不透;群臣处在“动”的状态下,他们的真实思想、实际才干都暴露无遗,这样君主便于驾驭和控制。——这就是“以静制动”,“静”是君主的法宝。

处于“静”中的君主深藏不露才给人一种神秘感,群臣因此才对他有敬畏感。

如果说医院病墙上贴的那个“静”字使人觉得亲切,那么,蒋介石房中挂的那个“静”字便让人感到阴森可怕。

统治者将“主静”思想变成令人毛骨悚然的权术——以静制动,我们老百姓同样也发现了“主静”思想的另一妙用——以静养智。

所谓“以静养智”,就是通过恬静的心境来增进自己的智慧,智慧增进以后又不外用,又用自己的智慧来促进自己心境的恬静。智慧与恬静交相涵养促进,和顺之气便从本性中流露出来。

真正的智者从来不叽叽喳喳地表现自己,不会锋芒毕露。那些没有智慧的人成天闹哄哄,大叫大嚷地表现自己,生怕一静下来这个世界就把他给忘掉了。

满罐子水不易动荡,任其颠簸总是默默无声,半罐子水荡到半天空,稍一摇晃就扑通扑通响个不停。智慧老人像风平浪静的大海,沉静而又渊博,浅薄之徒像又窄又浅的小溪,走到哪里都喧闹不休。

只有虚静才能包含万物,灌水进去不见满,取水出来不见干,而且人们还不知其水源在何处,这样就算得上永葆生命之光;只有静才能获得真理,宋代理学家程颢在《偶成》中也说:“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这恰如一汪清澈的湖水只有平静时,才能映出周围群山的倒影。如果水波汹涌,动荡奔腾,除了听到自己的响声外,绝不会映出天上的星月与地上的山峰。同样,只有静才能涵养自己的心理,浮躁不安只能使自己变得荒疏浅陋。

所以,根基和城府深的人遇事三缄其口,根基和城府浅的人遇事信口开河,恬静总是属于那些智者。智者的恬静并不是由于“静是好的”才学会恬静,而是他的智慧使他洞明世事,他对生命的体验使他透悟了人生,世上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扰乱他的心境,因此自然而然地归于平静安宁。

水平静后不仅可以朗鉴万物,也可以作为木匠的“定准”的水平仪;俗话说“心平似镜”,人的心境如果宁静了,同样能鉴照天地的精微,甚至还可以明察万物的奥妙。——古人所谓“以静养智”就是这个意思。

你能根据自己的经历,谈谈“静”的效用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