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壁鸠鲁是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实际的人生智慧比知识本身更重要。他将肉体的快乐与痛苦和灵魂的快乐与痛苦区别开来,认为摆脱了对上帝和死亡的恐惧,就会获得内心的平静,以及完全的真正的自由。
伊壁鸠鲁出生在希腊的萨摩斯岛,这里也是毕达哥拉斯的家乡,但他的父母都是雅典人。伊壁鸠鲁18岁时搬到了雅典,之后他又去过小亚细亚,并在那里受到德谟克里特的哲学的影响。公元前207年前后,他开始在雅典建立了一个学派,这个学派在他去世之前一直在雅典活动。
伊壁鸠鲁相信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但他并不认为原子的运动受各种自然法则的支配。伊壁鸠鲁否定宗教,否认神是最高的法则制定者,因此他也蔑视各种必然原则。伊壁鸠鲁同意德谟克里特的有关“灵魂原子”的说法,认为人死后,灵魂原子脱离肉体,四处飞散,因此人死后并没有生命。他说:“死亡和我们没有关系,因为只要我们存在一天,死亡就不会来临,而死亡来临时,我们也不再存在了。”同样,伊壁鸠鲁认为对死亡的恐惧是非理性的,因为自身对死亡的认识是对死亡本身的无知。
伊壁鸠鲁雕像
后世的人常将伊壁鸠鲁的学说和苏格拉底及柏拉图的主张进行比较,伊壁鸠鲁学派与后两者的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强调远离社会责任和社会活动。伊壁鸠鲁认为,最大的善来自快乐,没有快乐就没有善。快乐包括肉体上的快乐,也包括精神上的快乐。伊壁鸠鲁区分了积极的快乐和消极的快乐,并认为消极的快乐拥有优先的地位,它是一种满足状态中的麻醉般的狂喜。
由于伊壁鸠鲁学派提倡追求快乐,因而古往今来,人们都往往有这样一个误解,认为一个伊壁鸠鲁学派的信徒就是一个只求安逸和享乐生活的人。伊壁鸠鲁学派也常常被用来为一种完全无忧无虑的感官享乐生活作解释,成为这种理念冠冕堂皇的哲学观。事实上,伊壁鸠鲁派的所谓追求快乐并不是要教导人们毫无节制地追逐感官享乐。伊壁鸠鲁本人虽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就是使自己的内心感到幸福,并且把这种幸福简单定义为获得快乐并尽可能地避免痛苦。但是,他同时也强调,每一种类型的过分纵欲导致的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伴随而来的只会是更大的痛苦。
伊壁鸠鲁曾有一句名言:“像隐士那样生活吧!”他本人不仅是这样说的,而且付诸了实际行动。伊壁鸠鲁鄙视国家和政治,喜欢过私人小圈子的生活。据说,他曾在雅典置下一处庄园,和自己的门徒、亲朋好友们居住在这里。他们在院子里开地种菜,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牧歌般的自在生活,这里被称为“伊壁鸠鲁花园”。这处庄园不仅是伊壁鸠鲁派生活的地方,也是他们学习和交流的地方,轻松愉快的集体生活在引来外界人的种种好奇和猜测的同时,也招来无可避免的风言风语。尽管如此,伊壁鸠鲁依然我行我素,继续追求内心的快乐。
虽然今天距离伊壁鸠鲁所生活的那个年代已经过去两千多年,但伊壁鸠鲁的思想观念在现在读来依然会对我们有所启发。正如伊壁鸠鲁本人所提倡并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那样,追求幸福必须通过理性的引导并有所节制。只有在一种轻松愉快、安逸而干净的生活中,在精神远离尘世的浮躁与不安、处于祥和平静中时,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伊壁鸠鲁
学海拾贝
据说,伊壁鸠鲁庄园实行的是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生活和管理模式。其入口处有一块告示牌写着:“陌生人,你将在此过着舒适的生活。在这里享乐乃是至善之事。”这样的告示对每个路过这里的人们都产生了无可抵挡的诱惑,但也并非人人都有勇气走入庄园的大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