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观念论()

观念论()

时间:2023-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观念论分为二类。一为主观的观念论,以为我们的知识不外为个人的精神里面的主观的历程。这种主张的极端则为唯我论。主观的观念论者有白克累与菲斯的等。客观的观念论者有柏拉图与赫智尔等。个人的心纵或消灭,但神的心绝不会消灭,所以神的心中的观念也绝不至随个人的心的背灭而消灭的。他以为Idea乃宇宙的真正的实在。其理论偏于形而上学,与认识论关系甚少,兹不多赘。其论亦偏于形而上学,详见第二编中,此处从略。

哲学史上Idealism一字的意义颇多,简括言之,约有三种:(一)在形而上学里面,Idealism可译为唯心论,乃指以精神的实在为世界的唯一的本体的那种理论;(二)在伦理学及美学里面,Idealism可译为理想论,乃指崇尚理想的那种理论;(三)在认识论里面,Idealism则可译为观念论,以为吾人的知识要不外为观念,与Realism相对,主张认识内容纯系观念所构成,并无任何外物的存在以作吾人认识的根据(故认识对象同时亦为观念的,在它,对象即内容,内容即对象,二者毫无分别)。

观念论分为二类。一为主观的观念论(Subjective Idealism),以为我们的知识不外为个人的精神里面的主观的历程。这种主张的极端则为唯我论(Solipsism)。主观的观念论者有白克累与菲斯的等。一为客观的观念论(Objective Idealism),以为我们的知识都系观念的,但所谓观念并非指个人的观念。客观的观念论者有柏拉图与赫智尔等。

(一)主观的观念论

(I)白克累(Berkeley,1684—1753)“Esse est percipi”,(“存在即被知”)这句话是白克累哲学里面的一句名言。他以为一切物性都系我们心中的观念,无鼻与舌,我们即不能知道香与味;洛克所谓第一性质也就无从知悉,所以一切外物的存在皆不外为主观的认识。我们见了某种颜色,尝了某种味道,然后把这些感觉的集合体名之曰物(Thing)。并且把这种被知的物看做是与知物的那种活动的存在物(就是所谓心,精神,灵魂或自我)互相对立的。可是把物看做存在于心外的这种见解是矛盾的。因为除了我们感官所能知觉的东西以外,实在别无所谓物的缘故。感觉的性质以外的物的本体不过是一个单单抽象的空名。所谓“物”实就是“无”。但是在其他方面,白克累对于客观的自然终究不能抛弃,他也以为天地万物,不因个人主观的消灭,便失其存在;不过在他,天地万物乃系神的心中所存的永久的观念。个人的心纵或消灭,但神的心绝不会消灭,所以神的心中的观念(天地万物)也绝不至随个人的心的背灭而消灭的。

考白克累的主张,其中实含有矛盾。若他既以为一切客观皆系主观的产物,则其极必陷入唯我论,而否定一切他人甚至于父母的存在。又若他用神的观念来说明天地万物的客观的存在,则神的根据究竟何在?如说神为形而上学的本体,则白克累的理论已超出认识论的范围而踏进形而上学的圈子了。

(II)菲斯的(Fichte,1796—1879),他的主张亦为主观的观念论。菲斯的以为真实的存在只有“自我”(Ich)。凡我们所能认识的东西都存在于自我之内。固然“自我”以外,尚有“非我”与“自我”互相对立着。然此种分割的“自我”与分割的“非我”实皆为“自我”所树立而成,“自我”以外绝无所谓与“自我”完全独立的“非我”。一切事物皆出自“自我”,所以常人所谓外界实亦“自我”的内界。知识的内容要不外为我们意识里面的观念而已。菲斯的以自我为一切事物的出发点,虽可说是纯粹的主观的观念论;但其所谓“自我”之中既包含有“非我”又不能不说是主观兼客观的。怎样从主观产生客观的一切事物,仍不失为一极大的难点。由我们看来,他的这种理论毋宁与科学的事实相反。例如空气的振动足以引起我们的声音的感觉,这样,感觉起因于客观的刺激,这是谁也周知的明显的事实。

(二)客观的观念论

(Ⅰ)柏拉图(Plato,427—347B.C.)。他以为Idea(观念或理念)乃宇宙的真正的实在。现象界的事物皆系Idea的模仿。真正的知识乃系关于Idea的知识,对这种知识的探求有赖于归纳及演绎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使人把握事物普遍不易的本质,就是Idea。其理论偏于形而上学,与认识论关系甚少,兹不多赘。

(Ⅱ)赫智尔(Hegel,1770—1831)。他把绝对的理想(Idea)看做宇宙的本体。这绝对的理想向外发展则为自然界,再向内发展则为精神界。一切事物皆不外这绝对的理想的显现。所以在他,一切合理的就是实在的,一切实在的就是合理的。一切发展俱由正而反,这就是他所谓辩证法(Dialektik)。其论亦偏于形而上学,详见第二编中,此处从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