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唯物论是什么,唯物论的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论是什么,唯物论的原理及方法论

时间:2023-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德国哲学家兰凯在其著作唯物论史里面说:“唯物论的历史与哲学的历史同样悠久。”唯物论的见解,自有哲学以来,即已发生。我们试观希腊第一期的哲学,殆无一不为唯物主义,因此可知世界上一有哲学,就有所谓唯物主义了。Apeiron为一种占有空间的物体。古代希腊的唯物论的见解发展到德谟克利脱斯的原子论而臻极项。德氏不仅是原子论者,并且是一个唯物论者,因为他对心的现象也以原子来加以说明。

把物质看做是宇宙的最后的本质的那种见解叫做唯物论。今就唯物论发展的历史加以简略的叙述。

(一)古代希腊的唯物论

德国哲学家兰凯(Lange,1828—1875)在其著作唯物论史(“Geschichte des Materialismus”)里面说:“唯物论的历史与哲学的历史同样悠久。”此言确具至理。唯物论的见解,自有哲学以来,即已发生。我们试观希腊第一期的哲学,殆无一不为唯物主义,因此可知世界上一有哲学,就有所谓唯物主义了。人类思想进展的历程一般都是由具体而抽象的。西洋哲学的始祖太雷斯(Thales,640—546—B.C.)以水为宇宙最后的本质。固然,太雷斯所谓水,其意义与现在所谓水(H2O)不同,他是指流动性的溶液或活的液体而言,因此,他的见解,严格讲,乃是物活论(Hylozoism),不能说是真正的唯物论;不过他的见解总可以说是带有唯物论的色彩的。亚那克西曼特(Anaximander,611—545B.C.)继太雷斯而起,以Apeiron为万物之原。Apeiron的意义为无极(The Unlimited)。他以为原质在化生万物时没有限制,所以其本身也非为无限不可。这种无限的原质,我们绝不能求诸日常事物,因为日常事物是有限的。这样,他以为在时空上没有极限的Apeiron方才配做原质。Apeiron为一种占有空间的物体。由Apeiron最初分离而出的为寒暖二种反对的气体,寒暖混合就成液体,再由液体化生万物。然后万物再依据必然的法则还原于Apeiron。可见亚那克西曼特的思想已较太雷斯更为进步了。最后,亚那克西米纳斯(Anaximenes,588—524B.C.)则以空气为万物的原质。他以为亚那克西曼特的无极,可于日常经验的事物中求之,所以他以空气来代替亚那克西曼特的Apeiron。他所以选择空气的理由似在于空气易于变化和易于运动二点。关于从原质化生万物的历程,他的说明较亚那克西曼特更为详尽。他以为空气因运动而生厚薄,因空气的厚薄乃生万物。空气的浓厚就是空气的寒冷,空气的稀薄就是空气的暖和。这样,他把亚邪克西曼特所谓寒暖的对立从同一物(空气)的作用(运动)加以说明。空气稀薄则变为火;空气浓厚则凝为风,风再凝而为云雾,再由云雾次第变为水、土、石。他又论宇宙的构造,以为大地最为先成,地上所蒸发的气体一经稀薄乃成为火,由火的回转而生天体。他也主张万物的循环。以上三位学问家,在哲学史上归入于米利都学派(Milesian School),这乃系西洋哲学史上最初的学派,而这派的学者的学说,是都带有唯物论的色彩的。

古代希腊的唯物论的见解发展到德谟克利脱斯(Democritus,460—360B.C.)的原子论(Atomism)而臻极项。他以为一切的生灭变化不外为原子的机械的进行。原子本身能营本具的运动,原子自己会冲突,会挤压,会集合,会分离。我们所经验的个物的生灭变化不过是原子的这一种机械的进行。他又主张一切的生灭都系必然而非偶然。在于世界,只有What与How的问题,所谓Why的问题完全是无意义的。

德氏以为原子在形状与大小上互有差别。原子的数为无限。这无数的原子都具有本具的运动,而其运动却无一定的方向,所以这些原子是在上下左右到处飞行着。因此,原子与原子势不得不发生冲突。根据冲突,又发生旋涡运动,这旋涡运动愈扩愈大,于是个物就因以产生。个物的性质随原子的大小,形状,相互的位置及秩序等而定。形状,重量,密度及硬度为个物本身的实在的性质,其他如色,味,温等性质绝不属于个物本身,却不过是我们在事物上所知觉到的主观的状态罢了。

德氏不仅是原子论者,并且是一个唯物论者,因为他对心的现象也以原子来加以说明。在他,灵魂乃由圆滑的最微细的最易动的那种火原子构成。心的现象实不过为一种火原子的运动,就知觉讲,知觉的产生由于外来的影响,而所谓外来的影响不外为外物的机械的接触,我们之所以能够知觉外物实由于外物的微小部分来向我们的感官接触的缘故。外物的运动因此引起那种与之适应的火原子的运动。这种火原子的运动就是普通所谓感觉了。这种火原子的运动状态(感觉)一面为外来影响的来源所限制,一面又为火原子的独立的反应运动所限制,所以感觉只不过是一时的主观的状态,绝不能够把事物的真相加以把握。他说:“对于人类,固有所谓甘苦,寒暖和色彩,但真实讲,却只有原子和空虚而已。”因此,感官的知识乃系“暖昧的知”。“真正的知”,只有思维方才加以把握。

在他,思维也与感觉一样不过是一种火原子的运动。思维虽不发生于感官上面,但其为外来的影响所引起的一种火原子的运动,则与感觉无异。那末,为什么感觉只不过是主观的状态而思维却能把捉事物的真相呢?照德氏的见解,思维乃系火原子最微细的运动,所以唤起这种运动的也非为原子的运动中最微细的运动不可。因为如此,事物的最微细的结构也就最明显地映入于思维了。所以思维是能够把现实界的最微妙的结构(就是原子的结构)加以把捉的。这一种结构之所以不能为感觉所把捉者乃由于感觉系适应事物的原子的粗笨的运动而产生的一种粗笨的火原子运动的缘故。

最后,再就德氏的伦理说加以略述。照他的见解,所谓感情,所谓欲望,都不过是火原子的运动。这种运动有粗细的区别。因此,他以为幸福也有真假的区别。肉体的快乐为火原子的粗笨的运动,所以这一种快乐系一时的,假的。真的幸福在于火原子的微细的运动,换句话说,就在于心的平静。这一种火原子的静稳调和的运动状态,我们只能从万事的节制和心情激动的避免方才可以获得,而万事的节制和心情激动的避免又非用真知无从达到,所以知识可以说是真的幸福的唯一的源泉了。

德氏的原子论后为爱匹鸠鲁斯(Epicurus,341—270B.C.)所承继。爱氏以快乐为人生唯一的目的。他以为正确的思想足以除去妄想以增进幸福,而古来要以德谟克利脱斯的学说为最正确。在他,真实存在的东西不外为空虚中运动的原子。原子自上下降本作垂直之形,但亦有稍偏左右而斜行者。于是原子之间遂生冲突,因冲突遂生种种运动,因运动产生种种现象,而万物之生灭变化于以成立。人类的灵魂亦成自原子。人死之时,灵魂的原子飞散空际,不能复聚,所以肉体一死,灵魂也就随之消灭。死后因果报应之说皆无稽之谈,是毫无可信的价值的。

(二)近代英国的唯物论

近代哲学里面的唯物论发端于英国,而荷蒲斯(Hobbes,1588—1679)实为其始祖。荷氏注重数理等学问,而其伦理政治诸说最为著名。他的哲学上的根本思想为唯物论。照他的见解,一切存在都为物体,一切现象都不外为物体的运动。所谓精神(心)的现象结局也不过是物体的运动。而这种物体的运动的生灭都依据着必然的因果关系,所以这些运动都是机械的。所谓哲学就是论述这种物体的运动的学问。详言之,哲学依据物体的运动来说明现象的原因,又依据这种原因来说明这种现象之所以产生,就是,先由结果以推求原因,然后再由原因以说明结果,而所谓原因与结果都不外为物体的运动。再就他的心理的见解言,他以为外物对于我们的感官给予印象(Impression),而这种印象传入心脏,遂生知觉。色、声、香、味、触等感觉非外物所本具,乃系主观及于生理的方面。他以为脑神经的微分子具有振动的作用。其单纯的振动可以结合成复杂的振动,正和精神方面单纯观念可以结合成为复杂观念一样。精神方面单纯观念作用之际,生理方面即有单纯的振动与之相应,及单纯观念结合而成复杂观念,生理方面又有复杂的振动与之相应。但赫氏所论,只言生理心理两方互相应和而已。到了匹里斯迭累(Priestley,1733—1804)出,乃更进一层而主张唯物论。他以为物质乃系一切作用的基础,心理作用必依生理作用而始成,非仅相应罢了。匹氏自名其说为唯物论,而他所谓物质,乃是指相引相斥的势力而言的。

(三)十八世纪法国的唯物论

在十八世纪的法国,唯物论盛极一时。法国自笛卡尔以来,哲学思想甚为发达。英国学问家如荷蒲斯,洛克等大多曾留学法国以求深造。及十七世纪的末叶,英国哲学有长足的进步;到了十八世纪,其哲学思想转而输入法国以唤起法国的新思潮。法国学问家孟德斯鸠(Montesquieu,1689—1755)与福尔特伊(Voltaire,1694—1778)二氏为当时输入英国思想者的代表。二氏都鼓吹洛克、休姆的学说,一洗法国思想界从来的旧习。当时的思潮,历史上名之曰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洛克的经验哲学到了法国以后成为感觉论(Sensatioualism)。这种感觉论更与生物学和生理学上的观察互相结合遂造成了唯物论。当时法国唯物论的哲学家以拉马脱利(Lamettrie,1709—1751)为巨擘。他著有《人间机械论》(“LHomme Machine”)一书,以明示唯物论的主张。照他的见解,一切心理作用都为物质上的变化。思想存在于脑中,各在脑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既占有位置,所以思想可有延长,所以思想也系物质。据生理的研究,心理作用必赖身体方得存在,离去身体,便无精神。精神与身体既有这样密切的关系,所以身体如死,精神自亦消灭。从前笛卡尔以下等动物为机械,其实不仅下等动物如是,就是号称万物之灵的人类也不过是一种物质的机械。人类与其他动物之间,只有程度上的差别,绝无性质上的差别。启蒙的哲学者罗炳耐(Robinet,1735—1820)也以为宇宙间的万物构成若干连续的阶级。各阶级都具有心物二种要素,不过二要素混合的比例各有不同罢了。而二要素之中,物质实为基础,精神出自物质,亦终归于物质。医学家与哲学家加排尼(Cabanis,1757—1808)研究生理作用与心理作用的关系,最后乃发现精神生活是必定受身体及其生理关系的规定的。他说:脑髓的分泌思想,正和肝脏的分泌胆汁一样。这是自来唯物论上的名言,同时亦为唯心论者所竭力攻击的一个目标。

法国唯物论大盛的结果,学问家纂辑一书以阐明唯物论的主旨。《自然的系统》(System of Nature)一书实为当时唯物论的圣典。书中未署著者的真名,或谓出自荷尔巴哈(Holbach,1732—1789)的手笔,而第台罗(Diderot,1713—1784),克利姆(Grimm,1723—1807)等实助成之。这书的主旨在排斥一切超自然的思想而以物质的理论代替之。照这书的主张,宇宙之间唯有物质。物质具有延长,同时也具有运动的能力。世间万事莫不可以由物质加以说明。所谓精神作用也不外为这种物质运动的结果,因为感觉为脑髓分子的运动,而一切精神作用又以感觉为基本的缘故。运动力普遍存在于物理人事二世,在物为惰性,在人为自卫性,在物为引力与拒力,在人为亲爱与憎恶。世人不察,误精神物质为二事,于是有二元论的主张。而宗教家的那种世界由神造成的谬见也由二元论而起。考神的观念的起因,乃系人类苦于大地上面的意外的灾祸,无法探知其原因,因而假设一不可思议的力当作灾祸的渊源而谄媚之以求苟免。畏敬之极,信仰益坚,但是人类在其他方面把“非物质的”,“无限制的”等性质赋之于神,适足以证明神的观念之毫无价值。所以世界除物质外,其实更无别的存在。

(四)十九世纪德国的唯物论

十九世纪中叶德国的唯物思想一时大盛。溯其兴起的原因计有二端:一为反抗赫智尔等思辨哲学的跋扈,一为心身关系上的新观察和新实验的影响。一八五四年哥丁根(Goettingen)地方开自然科学大会,学者多所辩论,其结果遂有论评论定的发刊。如福克迭(Vogt,1817—1881)的《迷信与科学》(Koehlerglaube und Wissenschaft),谟雷旭(Moleschott,1822—1893)的《生命循环论》(Der Kreislauf des Lebens)皮西那(Buechner,1824—1899)的《势力与物质》(Kraft und Stoff),都系唯物论上的名著。

十九世纪的德国的唯物论较诸十八世纪的法国的唯物论是更进一步的。十八世纪法国的唯物论是偏于自然哲学方面,而十九世纪的德国的唯物论除对自然哲学外,对于知识哲学(认识论)亦已顾及。

福克迭断言思想的界限与经验的界限相应,我们不能逾越经验范围而有所思索。他并以为脑髓乃精神作用的机关,精神与脑髓的关系正和胆汁之于肝脏,小便之于肾脏一样,而其理之明确犹如二加二等于四。对于脑髓的细胞何以能生精神作用一节,福克迭虽未能说明,然他坚信二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他更进而研究精神作用与脑髓的重量及皮质的曲折间的关系。

谟雷旭说,宇宙万物各赖其属性以存在,所以物本身(Thing-initself)与观念的物(Thing-for-us)初无差别。在物性刺激我们的感官时,如我们能够一一知道,则我们所得者就为物本身的真相,而我们对于物的知识也就不能说是不完全了。他并以为思想乃系脑质的运动,而当其作用时,必须经过若干的时间,这是诉诸心理实验实无容疑的余地的。

皮西那的思想颇为杂乱,他的思想前后难免有矛盾之处。他说,势力与物质,犹精神与身体,为同一实在的两面,而这实在究为何物,我们不得而知。这样,皮西那主张精神与身体为构成同一实在的要素,这可以说是带了一种具体一元论的色彩。可是他又说,物质的存在先于精神,精神的产生必须预想有机组织的存在。精神为脑髓全体作用的综合的表现,正和呼吸为呼吸机关全体作用的综合的表现一样。神经细胞何以能生感觉与意识,其理虽还不能明白,但我们只要知道脑髓具有这种作用,也就充分。他更进而考究各种精神作用在于脑中的位置,遂把理性,想像,记忆,空间知觉等一一分配于脑质的神经细胞,并谓成人的意识中,观念的数目在十万以下,这样,他又是唯物论者了。

此外,如克查尔倍(Czolbe,1819—1873)又以为感觉作用与物质作用乃系同类的运动。外界的刺激藉感官传入脑髓,其间并无性质上的变化。脑髓之为意识的总机关是因为脑髓乃系这种循环运动的后台的缘故。

由排魏希(Ueberweg,1826—1871)的唯物论,与众生活会异,因为他专用演绎推理以建设他的唯物论的缘故。据他的见解,我们的观念就是现象界的物体,物体有延长,所以观念也有延长。观念起伏于精神之中,所以精神也一定有延长。有延长的都为物质,所以精神也系物质。

唯物论的大概已如上述,至于批评,详见本编第四章结论,此地从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