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孟子重视天命思想的不足之处

孟子重视天命思想的不足之处

时间:2023-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性与命的关系,李觏说:“命者天之所以使民为善也,性者人之所以明于善也。观其善则见人之性,见其性则知天之命。”[6]此孟子“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的翻版。由上所述,李觏在天命观上,与孟子以及原始儒家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天、命、性都具有道德的意义,这并不与他的外王思想相矛盾。然而,李觏在礼本论的基础上,对《孟子》也多有修正,具体表现在人性问题、义利问题与王霸问题等方面。

李觏很少谈及天命,然从他的一些不多的言论中,可以看到他对天命的看法与孔、孟并无二致。《庆历民言》中专有《天论》一节,其言曰:“畏天者昌,习天者亡。何谓畏天?高宗成王是也。何谓习天?元成是也。人之情,非所常见而见之必惧,惧必思。惧之情同,而所思不同。明主思之以为在德,德修而灾异消,然后愈知天之明而德之益也。主思之以为在数,故任数而不修德,德不修而祸未至,然后愈知天无心而数有定也。惟天之仁又出灾异以申之,彼必曰:前既无害,此奚为哉?亦数而已。灾异愈多,不惧愈甚。耳习于闻,目习于见,心习于思。习之久则不闻、不见、不思焉耳。然而上帝之怒,不足独当,下延众庶,上累庙社,甚可痛也。”[1]这是说人不可不畏天,人主修不修德与祸福兴衰有很大关系,其决定权在天。孔子也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2]孟子说:“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3]

关于命,李觏写过《命箴》,曰:“宜失而失,斯谓之正。宜得而失,斯谓之命。身之不修,责命可乎?谨尔攸趋,惟道之图。命之不谐,躁乎则惑。慎尔食息,躁尔之贼。得失不言,吾道孰辨?臧之否之,系我之愿。言不以道,幸其哀己。”[4]此与孟子“修身立命”、“莫非命也,顺受其正”[5]也是一样的。

关于性与命的关系,李觏说:“命者天之所以使民为善也,性者人之所以明于善也。观其善则见人之性,见其性则知天之命。”[6]此孟子“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的翻版。

时刻保持对天命的敬畏、修德、慎独,“必有事焉”,是儒家的基本思想。近人多以为,还天以自然状态,“人定胜天”才是外王之前提,故常常先把一个人拉入“唯物主义”阵营,然而才说他有外王的思想。殊不知儒家外王思想本与天命思想不可分离。由上所述,李觏在天命观上,与孟子以及原始儒家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天、命、性都具有道德的意义,这并不与他的外王思想相矛盾。然而,李觏在礼本论的基础上,对《孟子》也多有修正,具体表现在人性问题、义利问题与王霸问题等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