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初民对待自然的功利目的是源自于人的生存本能需要,自然美的内容价值就是它的物质功利性,善的往往就是美的。“人一般都是用所有者的眼光去看自然,他觉得大地上的美的东西总是与人生的幸福和欢乐相连的。”[70]《新疆好》的歌曲唱道:“我们新疆好地方呵,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麦穗金黄稻花香呵,风吹草低见牛羊,葡萄瓜果甜又甜,煤铁金银遍地藏。”歌词表明了人们对自然的审美心理积淀。
人类以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改造着自然,一些具有强大的力量、会对人构成伤害的自然现象或自然物,经过人类的控制和约束可以消除危害性,从而使它们得以成为审美对象,人们因此才欣赏钱塘潮的汹涌澎湃,欣赏狮虎的壮美雄伟。还有一类对人不利的对象,如荒漠沙丘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成为审美对象,这些对象的形式特征能引起美感,是由于它们已经作为对人无直接害处的对象而被纳入了人与自然总体的审美关系之中了。现在,沙漠旅游已经成了一种新的体验享受,它们开拓着人们的视野与活动范围。
人们开拓着审美的视野范围,能够欣赏险怪、荒凉乃至某种有害的对象,标志着人的自由创造性在美的境界中的新开拓。电脑制作的太空美景图片,显微照相显示的精微物象,都令人叹为观止。对于尚未涉足或无法涉足的太阳系、银河系等,人类便通过意识、想象得到体验,自然以对象性存在肯定了人类对自由的永无止境的追求与渴望,蕴涵着人类有朝一日终将征服它们的动因。这些自然物属于人类当前的或潜在的实践对象,它们或正在或终将这样那样地介入人类社会的生活。从山间野果到太空星球,人类之所以能够欣赏这些对象,除了对象的形式特征同人的审美心理相契合外,还表明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的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人对自然的欣赏从实用的谋生而上升为乐生的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