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有着美丽的色泽、美好的姿容、美妙的芳香和可贵的品格,是自然和人类共同创造的活的艺术品,因而博得了人们普遍的珍爱,赏花也就成了生活中的一大乐事。过去的妇女都喜欢在头上簪花,谓之“鬓边香”,爱美的苏州妇女把茉莉花编成花球佩带在衣襟上,或是簪在发鬓旁,是一种优雅而又带着芬芳气息的装饰。
鲜花是美的化身。人们对花的爱是如此之深,以致用它来比喻天真的儿童、纯洁的少女、真挚的友谊、高尚的爱情以及一切美好的事物。中国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磨难之后,抚慰着心灵的创痛,怀抱着幸福的热望,我们对花的感情更为深沉真挚。
所谓自然景象的秀雅幽静、宏伟壮阔、奇特险峻,其实是人对自然物形式的一种情感体验和感受,而这种情感的体验和感受是以生命活动的表现形式为基础的,所以人们对春草和落叶往往就多了几分感慨。古代诗词常常因此借物起兴,从物写到相思、离别、幽愤,就在于自然与人的精神紧紧相联。山水之美成为艺术审美的表现对象,触发山水诗、山水画得以产生。对大自然的敬爱之心、亲近之情,使中国传统艺术中山水画和山水诗异常繁荣,具有悠久的传统并占据重要的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自然与人格的融会。“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使人从伟大永恒的自然中感受到个人的渺小和尘世的纷扰,由此荡涤鄙吝的心情,体验一种超凡脱俗的壮美。自然美以自在形式和可亲内容肯定着人的自由感性,呼唤着人性的返璞归真,亦即精神自由、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因此成为人的自觉追求。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自然美是一种完善人性的形式。自然美让人从中直观到自己的生命,摆脱世俗功利的束缚,消除身心欲念的羁绊,升华为一种高尚其志、逍遥自放的人生意境。
对自然美的追求,实质上是对社会丑的一种逆动。赞美自然是因为社会的丑恶,回归自然也就意味着对人生自由的回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