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国之初,新生的政权处处显示了勃勃的生机。董希文创作的《开国大典》透露了这样一种气象:
这幅画气势宏大,反映出一个泱泱大国的风度。画家把主要人物处理在画面左侧,不到一半的幅面,这使得毛泽东及其身后的群英们视野开阔、襟怀阔大,充满了对一个国家命运的瞻望和创造祖国锦绣前程的期望决心。画面色彩辉煌,天安门城楼上的红柱子、红灯笼和红地毯以及灯笼上金黄的缨络和菊花相呼应,一派喜庆。这大红、金黄和天空的碧蓝大块色彩既相互融合又富于对比意味,艺术地显示了新中国的无限生机。那汉白玉栏杆也画得结实厚重,给人一种古老稳固的感觉,在设色上使人觉得有一种暖意,而忘了它是坚硬冰冷的石头。这幅画只画阴影,不画投影,笔法上采取平敷,画面不施光油,这使我们想起简捷明快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欣赏着这幅古国新生的图画,我们耳畔会响起“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的歌声。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儿童们有一种游戏:两个人相对,每人在面前的地面上划出一个田字格,每一个格里可以写一个字。两人猜拳,胜者就写一笔画,谁先把四个格里的字写完谁就是胜家。
这四个字就是“天下太平”。
莫以为这只是个小小的儿童游戏,其中所表达的正是民心民意。这是若干卷、若干册的中国通史中民众心意的主题。
对于人民大众来说,几十年的战乱终于结束,祖祖辈辈企盼的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好光景就在眼前了。在战乱结束的时候,人们的物质生活非常匮乏。但这种穷苦和轰炸、逃难、死亡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既然战乱已经结束,消灭贫穷需要的是吃苦耐劳,这一点对于中国人来说,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品性。举国上下洋溢着朝气蓬勃的心劲,人们心中一片光明、幸福和满足。把“天下太平”化成旋律,我们就听到了这样的歌声: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这是一片多么宁静和谐的幸福画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