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活与生命的审美表现

生活与生命的审美表现

时间:2023-09-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的生存、生活和生命具有最高等级的审美价值,审美由此而产生,又因这种需要而发展。[102]这不同于人类的谋生活动,而是“乐生”活动。审美是生命的表现。人类的审美活动是一种有意识的、对象性的乐生活动,当审美需要上升为自觉的对象性需要的时候,也就是这种审美需要被意识、被对象化的过程。

审美活动从根本上说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生活质量、生命本质的观照,从而产生与之相应的审美观念。人的生存、生活和生命具有最高等级的审美价值,审美由此而产生,又因这种需要而发展。所以,美感注重审美对象所表现出的与生存、生活和生命的本质相一致的一切形态特征。

人类有目的的生产劳动所创造出来的创造物不仅满足了人们生存的物质需要,而且也使人们意识到自己所具有的智慧和力量,产品成了勇敢、灵巧和有力的标记。这种对自我本质的发现和认识,使人感到了由衷的喜悦。

在创造性劳动中,最初的生物本能被开发而形成人类所特有的对和谐、对称、均衡、秩序等形式美的综合感觉能力。随着人类的进化和社会的发展,初级的审美感受能力臻于成熟和完善,最终使审美意识完全从物质生产中分离出来而成为一种独立的精神现象。审美意识的形成又促使着人们自觉地依据美的规律去改造自然,并成为艺术活动发生的最主要动力,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能有意识地进行审美创造。

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是按照自己的目的,同时也努力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来进行的。生产不只是满足了物质需要,同时也满足了精神需要。每个人在自己的生产过程中双重地肯定自己:一方面,在自己创造的产品里,物化了自己的个性特点,能动地、现实地复现出自己;另一方面,自己的劳动又创造了与另一个人的需要相符合的物品,劳动不仅满足了自己的需要,而且满足了其他人的需要。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直观到自己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由此感受到个人的乐趣,同时也确证了自己是有思维、有创造力并能欣赏美的人。美感是在自己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在对象上认识到自己,从对象中发现、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所激起的肯定性评价和情感愉悦。

爱美是在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中滋生出的精神性需要。人的生理需要基本满足或有了一定的保障之后,心理需要就上升到主要地位,墨子说:“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102]这不同于人类的谋生活动,而是“乐生”活动。

审美活动可以缓解生活的压力。据报道,现在商家已经在生产销售种种发泄物,如摔不坏的小熊、鸡蛋。“在北京的部分白领中,一个被称为‘周末号哭族’的群体正在兴起。……号啕大哭能为剑拔弩张、斤斤计较的生活寻找停歇、喘息的机会,但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103]俗话说,心不快活空服药。审美活动以另一种眼光看待生活,以阳刚之气克服困难,以悲剧意识感悟生活的艰辛,将常人感到郁闷的东西化作了欣赏对象,真正使谋生变成乐生。

审美活动是生命力的释放,或生命力的对象化。把盈余的生命力释放出来,并加以对象化、符号化,表现为一种对于生活、生命的陶醉、快乐。狩猎舞、丰收舞和摘葡萄舞之所以不同于实际的狩猎、收割和采摘活动,因为后者追求的是生存资料,而前者所追求的是这种生命活动本身,即以活动本身为目的,是人类自身生命的表现。

人类的审美活动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表现自己生命、实现自我的性质。审美是一种摆脱了外在目的的自由的生命表现,并把这种生命力的自由表现作为个人的自我享受。

审美是生命的表现。如果洋溢着生命活力,表现了心灵活动,这便具备了审美的最基本的元素。而美就是生命的表现,因为任何东西,凡显示出生命力或使我们想起生命力的,那就是美的。

人类的审美活动是一种有意识的、对象性的乐生活动,当审美需要上升为自觉的对象性需要的时候,也就是这种审美需要被意识、被对象化的过程。因此,人使自己的生命活动变成自己意识的对象,而且审美的结果也使美感获得社会文化的性质和意义。

有什么样的生命自觉意识,便有与之相应的艺术表现。艺术既是人类生命力的体现,又是因这种生命存在的需要而产生;既注重于表现艺术对象的生命本质与形态的一切特征,又在表现方式中体现出生命机体的有机特性。艺术要表现情感,因为情感正是人的生命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艺术是审美意识形态,是生命的表现,艺术的功能从根本上说是对人的观照。对人的社会生活状态的观照,是为了指向人的心理情绪意识;而对人的心理层次的把握,又是为了更进一步表现人的生命,包括生命冲动、生命活力、生命本质的状态。而生命总是以个别的、具体的、特殊的形式存在的,那也就是艺术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