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回归主流正轨

回归主流正轨

时间:2023-09-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法国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来华演出,对中国观众的剧场秩序也颇多微词。历史在以悲剧形式出现之后,注定要以喜剧形式再度出现。[71]麦克法兰:《现代主义的称谓和性质》,《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212页[8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96页。

当代国民素质与审美情态并没有多少变化。王国维所说的“实用性、感官性、世俗性”至今依然是我们国人基本的审美情态特征,变的只是满足“实用”、“感官”的娱乐的艺术形式、品种而已。历届电视歌手大赛都暴露出参赛歌手文化素质差的问题,而观众的文化素质又如何呢?“小提琴女神”穆特为纪念莫扎特诞辰250周年而进行了全球巡演,在上海演出时,穆特被观众的闪光灯所干扰,被迫停止演奏。法国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来华演出,对中国观众的剧场秩序也颇多微词。在国外的新闻发布会上,只有中国记者的手机在吱吱乱叫。纽约和洛杉矶接待中国公务和商务考察团的导游,“他们想给一些考察团提个醒,入乡要随俗,尊重国际惯例和社会公德,不要做给中国人形象抹黑的事。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不能盲目地自信乐观。”[112]

文化是由人来创造的,而一定时代的文化又总要受一定时代统治思想的支配和影响。从1957年以后,一阵歪风突然席卷全国,“知识越多越反动”,成了当时的格言。历史在以悲剧形式出现之后,注定要以喜剧形式再度出现。相信许多人都在城乡结合部的公路旁的店铺见过“吃饭补胎”的招牌。一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即使失去了它赖以依存的社会基础,也还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继续产生它的影响。尽管新中国的建立铲除了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基础,但毋庸讳言,封建思想的残余仍然顽固地占领着一些人的头脑。“山东省济宁市至汶上县公路旁某乡镇巨型横幅:‘集体上访违法,越级上访可耻!’愚民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113]仅此一例,便足以说明问题。至于“父母官”的叫法和“人民公仆”的称谓是根本对立的,然而人们对此却浑然不觉。因此,我们一定要毫不吝惜地清算那些专制的、奴性的、愚民的、野蛮的思想观念、制度、陋俗,绝不能把这些糟粕当作“国粹”保护起来,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名义之下搞复古倒退。另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唯利是图、极端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乘虚而入,造成了人们思想的混乱,这就为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要进行一番文化清理,要分清那些是应该继承和可以借鉴的,哪些是必须扬弃和加以排斥的。

我国地大人多,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这个统一,靠政治,靠经济,也要靠文化纽带形成的凝聚力。群众最终喜爱的还是适合我们国情、反映我们民族特色的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中最要紧的是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中那些科学的、民主的思想和文化遗产,以及那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有了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我国的文化建设才有可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改革的历史与5000年相比,微不足道,但每一代人都在改变着历史,创造着新的时代。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必然会有外来文化的突进,并趋向民族性与世界性并存的格局:一方面是民族的,文化归属感的增强,一方面又是世界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生活是在不断前进发展的,美也随着时代向前发展,“每一代的美都是而且也应该是为那一代而存在:它毫不破坏和谐,毫不违反那一代的美的要求;当美与那一代一同消逝的时候,再下一代就将会有它自己的美、新的美,谁也不会有所抱怨的。……今天能有多少美的享受,今天就给多少,明天是新的一天,有新的要求,只有新的美才能满足它们。”[114]各种活动的最终目的正是为了使我们的精神摆脱外在世界和内在生存需要的控制而进入自由的理性世界,也就是由现实意识进入审美意识,因此,一切鼓励人们向往真、善、美理想境界的活动,都是有利于我们最终目标的。

【注释】

[1]白韵琴:《愿做蝴蝶》,载《读者文摘》,1989年第5期。

[2]解放日报社:《朱母钟太夫人传略》,载《解放日报》,1944年3月25日。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第51页。

[4]萧乾:《往事三瞥》,载《人民日报》,1979年5月28日。

[5]胡文彦、臧荣、王宏志、刑克斌、李隆庚:《中国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369页。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第192页。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36页、第137页。

[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37页。

[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51页。

[1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37~238页。

[1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14页。

[1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49页。

[1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12页。

[1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55页。

[1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11页。

[1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55页。

[1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13页。

[1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55页、第256页。

[19]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科学》,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5页。

[20]邹志安:《黄土》,载《延河》,1981年第11期。

[21]李瑞环:《学哲学用哲学》,载《读者》,2006年第2期。

[2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10页。

[2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31页。

[24]姜小玲:《一出名就要出书吗》,载《解放日报》,2005年7月20日。

[25]李菁:《18副春联凑出一本书》,载《新民晚报》,2005年3月5日。

[26]拉斯奇:《自恋主义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第17页。

[27]缪俊杰:《从香山春游所想到的》,载《美育》,1981年第1期。

[28]牛余星:《港台流行歌曲与审美教育》,载《美育》,1981年第3期。

[29]牛余星:《港台流行歌曲与审美教育》,载《美育》,1981年第3期。

[30]金力维:《名嘴批评娱乐节目低俗化》,载《北京晚报》,2005年7月20日。

[31]宋子文:《谁搞臭了娱乐新闻》,载《北京青年报》,2005年7月3日。

[32]蔡丽怡:《“抢钱节目”遭质疑》,载《三湘都市报》,2005年3月31日。

[33]吴鹤沪:《指缝里的〈列宁在1918〉》,载《海上文坛》,2001年第2期。

[34]俞亮鑫:《“绯闻女主角”纷纷上镜》,载《新民晚报》,2005年2月1日。

[35]蓝恩发:《“偷拍”风袭娱乐圈》,载《三湘都市报》,2005年8月11日。

[36]夏琦:《文学之路该如何走》,载《新民晚报》,2005年7月27日。

[37]金卯刀:《“另类瓷器女体盛”盛的是什么》,载《中国文化报》,2005年3月22日。

[38]载《银川广播电视报》,2006年6月29日。

[39]大洋:《纽约:4岁女孩抽象画受追捧》,载《深圳商报》,2004年10月11日。

[40]俞亮鑫:《韩国演员演八路军让人难认同》,载《新民晚报》,2004年12月15日。

[41]张立行:《国画不可替代》,载《文汇报》,2005年5月23日。

[42]董婉愉:《适度保守我们的文化》,载《扬子晚报》,2005年5月27日。

[43]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179~180页。

[44]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第157页。

[45]张乐平:《和小读者谈谈三毛》,《三毛流浪记》,上海美术出版社,1978年,第1页。

[46]普希金:《普希金论文学》,漓江出版社,1983年,第110~111页。

[47]马克思:《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马克思恩格斯论美学》,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年,第108页。

[48]陈涵:《余秋雨呼吁:“不能把艺术看小了”》,载《文汇报》,2005年8月8日。

[49]普希金:《普希金论文学》,漓江出版社,1983年,第7页。

[50]孙犁:《孙犁文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208页。

[51]常侠:《“领导英明”模式》,载《杂文报》,2005年7月15日。

[52]祖薇:《〈同一首歌〉罢了明星出场费》,载《北京青年报》,2006年3月8日。

[53]陈涵:《“80后”与中年作家的激烈碰撞》,载《文汇报》,2005年8月16日。

[54]常宝国:《美术创作弊端当除》,载《工人日报》,2005年8月20日。

[55]郑媛:《小说家们成了“会虫”?》,载《北京青年报》,2006年11月18日。

[56]刘效仁:《是幽居写作还是快乐死亡》,载《工人日报》,2005年9月10日。

[57]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188页。

[58]马尔库塞:《审美之维》,三联书店,1989年,第121页。

[59]韩晓蕙:《散文也须承担文化建设的责任》,载《中华读书报》,2004年12月22日。

[60]赵文侠:《平民电视剧〈婆婆〉走出国门》,载《北京日报》,2004年6月28日。

[61]种和:《“帝王崇拜”严重误导大众》,载《江南时报》,2005年3月13日。

[62]青锋:《帝王颂歌走了“调”》,载《新民晚报》,2005年5月5日。

[63]陈熙涵:《小小说〈南京呆B〉引争议》,载《文汇报》,2005年11月19日。

[64]林明杰:《当代艺术“恶搞”太甚》,载《新民晚报》,2006年8月26日。

[65]孙犁:《孙犁文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209页。

[66]巴特:《写作的零度》,《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440页。

[67]赵明宇:《标点符号小说遭质疑》,载《北京娱乐信报》,2005年7月13日。

[68]霍克海姆、阿尔多诺:《启蒙辩证法》,重庆出版社,1990年,第155页。

[69]马尔库塞:《审美之维》,三联书店,1989年,第122页。

[70]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187页。

[71]麦克法兰:《现代主义的称谓和性质》,《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212页

[72]蔡特金:《回忆列宁》,《列宁论文学与艺术》,第2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第912页。

[73]钟求是:《写作是一种逃离》,载《羊城晚报》,2004年12月7日。

[74]倪方六:《文学奖热≠文学繁荣》,载《江南时报》,2004年12月21日。

[75]陈鲁民:《余华为何“惭愧”》,载《中国文化报》,2004年7月4日。

[76]卢梭:《论科学与艺术》,商务印书馆,1960年,第20页、第21页。

[77]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论文讲演谈话书信集》,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第439页。

[78]祖丁远:《‘同一首歌’变味了》,载《杂文月刊》,2005年第5期。

[79]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2页。

[80]利奥塔:《后现代状况》,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第220页。

[81]朱立元:《现代西方美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第530页。

[82]孙立平:《潮流反潮流?》,载《文摘报》,2006年11月19日。

[8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96页。

[84]李:《太平御览》,第945卷,中华书局,1960年,第4197页。

[85]李:《太平御览》,第945卷,中华书局,1960年,第4197页。

[86]李:《太平御览》,第945卷,中华书局,1960年,第4197页。

[87]李:《太平御览》,第945卷,中华书局,1960年,第4197页。

[88]李:《太平御览》,第945卷,中华书局,1960年,第4197页。

[89]董丽波:《蝴蝶泉边的发现》,载《我们爱科学》,1982年第7期。

[90]《辞海·生物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78年,第450页。

[91]列宁:《哲学笔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第229页。

[9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58页。

[93]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8页。

[94]丁敏搜集整理:《蝴蝶和蜜蜂》,《中国民间故事大观》,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775页。

[95]泰戈尔:《飞鸟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91页。

[9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51页。

[97]谢世俊:《海风与陆风》,载《沈阳晚报》,1986年8月2日。

[98]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97页。

[99]孙犁:《孙犁文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144~145页。

[100]高尔基:《母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第150~151页。

[101]杨民望:《世界名曲欣赏》,上册,上海音乐出版社,1991年,第123页。

[102]墨子:《佚文》,《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上册,中华书局,1980年,第22页。

[103]赵:《京城白领,号哭释压》,载《北京晨报》,2006年8月15日。

[104]黑格尔:《美学》,第1卷,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147页。

[105]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论文选》,商务印书馆,1975年,第54页。

[106]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45页。

[107]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6页。

[108]黑格尔:《美学》,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39~40页。

[109]铃木修次:《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海峡文艺出版社,1989年,第11页。

[110]库尔贝:《给学生的公开信》,《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241页。

[111]方延明:《一个美国专家看中国》,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9月25日。

[112]久华:《出国考察团,请注意形象》,载《文摘报》,2006年6月22日。

[113]司彤:《哭笑不得的标语》,载《文摘报》,2005年3月27日。

[114]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12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