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辛说楚襄王
楚襄王时,楚国已经陷入了衰弱阶段,而楚襄王却一味地贪图享乐,听信奸臣,不理朝政,更没有复兴楚国的大志,所以在秦国的突袭下遭到惨败,失去了大片国土,无奈之下迁都于陈。当时,有一位臣子名叫庄辛,他是一个深谋远虑、足智多谋的人。
一天,庄辛对楚襄王说:“君王左有州侯,右有夏侯,车后又有鄢陵君和寿陵君跟随着,一直都过着毫无节制的生活,不理国家政事,这样就会使郢都变得很危险。”
楚襄王说:“先生老糊涂了吗?还是认为楚国将遇到不祥呢?”
庄辛回答说:“如果大王始终宠幸州侯、夏侯、鄢陵君和寿陵君,而不稍加收敛的话,那么楚国一定会因此而灭亡的。请君王准许臣到赵国避难,以便在那里静观楚国的变化。”
楚襄王听不进他的话,仍然一意孤行。
后来,庄辛离开楚国到了赵国。五个月后,秦国果然发兵攻占了鄢、郢等地,楚襄王逃到城阳。夜深人静时,襄王想起庄辛当初说的话,这才恍然大悟,于是派人率骑士到赵国召请庄辛。
庄辛答应回来,到了城阳后,楚襄王对他说:“由于寡人没有听先生的话,现今落得如此窘迫的境地,依先生之见,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庄辛回答说:“臣知道一句谚语:‘见到兔子以后再放出猎犬去追它并不算晚,羊丢掉以后再去补牢也不算迟。’现在楚国的土地虽小,但若能截长补短,拥有数千里土地也并不难,大王知道蜻蜓吗?当它得意洋洋翱翔于空中时,自以为没有祸患,和人也没有争执,却不知那公子王孙左手拿着弹弓,右手按上弹丸,将要向七十尺高空射击它,以它的脖子作为射击目标。蜻蜓的事可能是小事,但蔡灵侯的事就不是这么简单了。他曾游历大江南北,尝尽天下美味,与美貌的侍妾吃喝玩乐,一起驰骋在高蔡市上,根本不理会国家大事,却不知那子发正在接受宣王的进攻命令,将要让他成为阶下之囚。蔡灵侯的事也许也称不上是至关重要的事,但君王关系到您的事就不是小事了。因为您是一国之主,关系到天下大众的生死存亡啊,如今州侯、夏侯、鄢陵君和寿陵君一直在君王身边,并与您乘坐同一车辆,驰骋在云梦地区,国家政事无暇顾及。但您却不知道,秦王已经命穰侯魏冉列阵于邑塞之南,而州侯却把君王抛弃在邑塞以北。”
楚襄王听了庄辛的话,大惊失色。楚襄王封庄辛为阳陵君,此后一心重用庄辛。不久,楚襄王在庄辛帮助下,便收复了淮北的土地。
【运用经典】
鬼谷子云:“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
楚国败于秦国后,他再次对襄王进行劝谏,用气势磅礴、立意高远的论辩言辞,以及由小到大,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的论辩方法,并以“蜻蜓——蔡灵侯——楚襄王”作为进谏时循序渐进的内在根据,向楚襄王一再地说明如果一国之君昏庸纵欲、偏安一隅、居安忘危,那么结果也会像蔡灵侯一样难逃被蚕食宰割的命运。最后,明智的贤臣庄辛用打动人心的雄辩终于使楚襄王从浑浑噩噩的梦中惊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