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军抵达郿的渭河南岸的塬上,此时,司马懿率军渡过渭河,背水筑垒,与诸葛亮相持。
诸葛亮为准备长期作战,屯田于五丈原。这期间,诸葛亮多次挑战,司马懿均不应战。诸葛亮给司马懿送来一些妇女的衣服,羞辱司马懿不是男子汉。
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很低,当时妇女是愚昧无知,懦弱胆怯的象征。诸葛亮故意给司马懿送去女人衣服,是把他视为妇人,这对司马懿而言,无疑是个莫大的侮辱,其目的是想激怒他,逼他出战。
司马懿身为魏军大都督,换做其他人,是绝对咽不下这口气的,但司马懿隐忍取静,对当时的形势作了冷静分析:一是蜀国弱小,军力微薄,虽然积累了三年之力伐魏,但蜀道崎岖,距离很远,三十万大军的粮食供给问题不易解决,无法长期作战;二是现实状况对蜀国很不利。诸葛亮六出祁山,士气正强,但在战败后,兵力受损,如果贸然出战,取胜的几率太小了,所以速战速决是蜀国的唯一出路。但魏国则不同,物资雄厚,国大人多,战场离渭水平原很近,补给也很便利,以逸待劳是不错的选择。
司马懿做到了知己知彼,他在出师前就与魏主共同制定了以守为攻的作战方略。所以,司马懿心里愤怒却强作笑颜道:“孔明视我为妇人啊?”边说边接过衣物,厚待来使,继续坚守。
此后,司马懿仍坚壁高垒,静待抗蜀的最佳时机到来。当然,司马懿没有白白忍耐诸葛亮对他的羞辱,由于长期相持,蜀军的军粮供给不足,军心涣散,而且盟友吴军在与魏军征战中,兵败合肥,结果蜀军只能无功而退。
【运用经典】
鬼谷子云:“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伺言也,若声之与响;见其形也,若光之与影也。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针,舌之取燔骨。”
司马懿
司马懿接受巾帼素衣,懂得忍耐,不逞匹夫之勇,不为辱骂所怒,不争强,不上当,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并运用类推的大智慧,从蜀汉使者处得到了“诸葛亮事必躬亲,身体欠佳,支撑不了多久”的重大军事情报,进而避免了“小不忍则乱大谋”的坏结局,更使魏军免遭损失,这就是智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的智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