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66年,赵国的国君赵惠文王驾崩后,赵太后暂时负责管理国政。
触龙说赵太后
第二年,秦国出兵攻打赵国,赵国的实力远远逊色于秦国,面对强敌,赵太后立即派人前往齐国,请求救兵援助,但齐王却提出了一个苛刻的条件:“想要寡人出兵相救也可以,但必须让赵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我国来当人质。”
赵太后听后,十分愤怒,她非常疼爱长安君,不答应齐王开出的条件。此时,大臣们都认为赵太后太感情用事,置国家安危于不顾。于是,他们纷纷劝谏,但赵太后对这些谏言完全听不进去,她还下令说:“如果有谁再敢前来劝谏,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
赵太后此令一下,果然有效,朝中的大臣们都不敢去劝谏了。
不过,身为左师的触龙却不甘心,国难当头,情势危急,他想出了一个良策。于是,触龙便去求见赵太后。赵太后见到触龙,知道他此行的目的一定是来劝谏的,非常生气。触龙看到太后的表情十分严肃,则故意走得很慢。
触龙并没有开门见山,而是和赵太后东拉西扯地说了些无关紧要的话,慢慢地,赵太后的情绪也缓和了许多。接着,触龙将话题引到自己儿子的身上,他对太后说道:“太后有所不知,小臣也有一个儿子,由于自己对他甚是疼爱,所以直到现在他还没有独立,小臣想为儿子谋求个差事,不知太后的意思如何?”。
赵太后听后,高兴地说:“哀家以为只有母亲才会爱自己的儿子,没想到作为父亲,你也如此爱护自己的儿子,好吧,就依了你吧。”
触龙连忙谢恩,他以此为契机,慢慢把话题引到长辈该如何爱护儿子的道理上。此时,由于赵太后已经消了气,而且聊得甚欢。所以她对这些道理也听得入耳了。
触龙说:“对于爱护儿子的问题上,小臣这么多年来,也悟出了一些道理,不知当讲不当讲。”
赵太后说:“你但说无妨。”
触龙接着说道:“其实,做父母爱护儿子是天经地义的,但如果真是为儿子着想,就不能光看眼前,更不能只把他捧在手心里,这样只能骄纵他,耽误他的前程。所以,做父母的还应当考虑儿子的未来,只有让他建功,他才能立业。而现在的赵国正处于困境,能救国家于水火的只有长安君了,如果此时太后因为自己的溺爱而不舍得让他去齐国,导致国家危亡,那长安君岂不成了千古罪人了吗?反而言之,如果此时长安君能够舍己为国家,解除国难,那他就是整个国家的恩人,文武百官和天下百姓都会以他为傲。可是,太后若执意阻拦,就等于放弃了让长安君建立威望的机会,这岂不是得不偿失吗?”
赵太后终于被触龙说服了,同意让长安君到齐国去做人质。结果,齐王真的履行承诺,出兵援救赵国,赵国的危机也迎刃而解了。
【运用经典】
鬼谷子云:“内者,进说辞也。楗者,楗所谋也。故远而亲者,有阴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
“内”就是使人采纳自己的计策,“楗”是设法坚持自己的计策,要设法使自己的道德与被游说者暗合,使自己的行为合于分寸、得体,使自己的谋略与决策者一致。游说时,应主动拉近与游说对象的关系,从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开始,在进一步从道德、前途、影响等方面入手与游说对象联系在一起。只要意见被采纳了,就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触龙就是结合内情和外情,实事求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终成功地说服了赵太后,进而也解除了赵国的危机。可见,触龙是一个深谙“内楗术”的智者,令人佩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