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国出兵征讨郑国。当时的楚国国力强大,弱小的郑国实在没有能力抵抗楚国的侵略。结果,郑国大败,郑王颉也成了楚将穿封戌的俘虏。
战事结束后,楚康王的弟弟公子围想冒认俘获郑王颉的功劳,说郑王颉是他所俘获的,于是穿封戌和公子围二人便发生争执,彼此都不肯让步,一时没有办法解决这场矛盾。
后来,楚康王请楚国太宰伯州犁作公证人,判定此功劳到底属于谁。伯州犁的解纷办法是很公正的,他说:“如果想知道这是谁的功劳,其实不难,只要问问被俘的郑王颉,答案就自然揭晓了。”
于是,他命人带了郑王颉来,伯州犁向他说明原委,接着抬手向上介绍说:“这位是公子围,是楚康王的弟弟。”然后又放手向下介绍说:“此人为穿封戌,是北部长城外的县尹。现在,你告诉我到底是谁擒获了你啊?”。
郑王颉见状,立即回答说他是被公子围擒获的。穿封戌听后,非常愤怒,予以争辩,但他的反驳仍然是无效的,最后伯州犁还是判定这是公子围的功劳。不久,郑王颉被释放归国。
原来,伯州犁在问郑王颉谁是楚国立功者的时候,就故意把公子围和穿封戌的身份透露给他,而郑王颉作为楚国战俘,他急于求释,为讨好楚国当权者,他遂顺着伯州犁的暗示去回答,最终得到了宽赦。
【运用经典】
鬼谷子云:“将欲用之于天下,必度权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阻险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箝之辞钩其所好,以箝求之。”
鬼谷子的“飞箝”之术,并不总是赞美对方,让对方得意忘形,而后箝制对方;也可以在“审其意,知其所好恶”后,发表反对对方的意见,以逼迫对方陈述反面意见,然后就给自己陈述观点创造了条件,从而寻找机会箝制对方。郑王颉运用的“飞箝”之术就属于后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