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宗是一个昏庸无道的君主,在他的统治下,朝政日非,内忧迭起,外患频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当时,大明天下很不安宁。刘六、刘七起于河北,蓝廷瑞起于四川,农民起义连绵不断;安化王寊鐇反于宁夏,宁王宸濠反于江西。由于武宗失德,使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更加尖锐,蒙古贵族也借着这个机会连年侵袭。面对如此纷乱的局面,宰辅杨廷和镇静持重,顾全大局。杨廷和曾多次上疏规谏,只可惜武宗一律不听。他虽心里委屈,但仍勤于政事,忠于职守。
正德十六年三月,武宗崩于豹房。张太后立即召见大学士杨廷和到行宫秘议立储事宜。杨廷和向太后禀道:“朝廷上一些臣子听说皇帝驾崩,一定会谋变,您需要事先防备此事。”
张太后听后,不禁大惊,连忙向杨廷和询问对策。杨廷和回答说:“江彬早有意谋反,如果他听说皇上驾崩,肯定会立即起兵,因此现在应当立即拥立太子,以防万一。”
张太后也顾不得悲痛,马上为册立太子的事情做准备。杨廷和随张太后返回宫中,略行安排筹划,便赴内阁。
杨廷和来到大殿之上,从袖子中抽出祖训,郑重其事地对群臣宣布:“皇上现在病危,按照祖训的规定,我们必须马上确立皇位的继承人。”梁储和蒋冕等人齐声回答:“所言极是,就按这个祖训来办吧!”张永和谷大用虽然心怀不满,但既然是祖训的规定,也不敢随便插嘴。
杨廷和随后便派人入启张太后,并率众官到左顺门候旨。
不久,太后公布了武宗朱厚照的遗诏,诏书中说:“我在位十六年,虽然辜负了先帝的嘱托,但临死前为了天下苍生必须将皇位让出。我生前虽然没有儿子,但兴献王长子朱厚熜聪明仁厚,必成大器,理当继承皇位。希望朝中各位大臣积极配合,尽力辅佐。”
杨廷和
直到此时,众官才知道武宗已经去世了,但遗诏已下,帝统有归。即使有些臣子心中有异议,也明白杨廷和采用了“隐蔽决策”之术,却无法用言语相驳,无奈之下,众官只好隐忍而去,任凭杨廷和发落后事。
【运用经典】
鬼谷子云:“度以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公王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则决之;不用费力而易成者,可则决之;用力犯勤苦,然而不得已而为之者,可则决之;去患者,可则决之;从福者,可则决之。故夫决情定疑万事之机。以正乱治、决成败,难为者。故先王乃用蓍龟者,以自决也。”
明武宗死后,朝政日非,内忧迭起,在如此复杂的局面下,杨廷和在冷静分析局势,认清利害关系后,不仅能够遵循“度以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的决策原则,而且他能够当机立断,果断施行“隐蔽决策”之术,即密不发布皇帝去世的消息,而是暗中与张太后商定嗣皇人选,在文武百官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宣布遗诏,进而使朝政顺利渡过了一场潜在的危机。可见,杨廷和是一位深谙“决术”的政治家,实在令人佩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