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包括本文与解说两部分。本文的部分,称作“经”;解说的部分,称作“传”。本文的“经”,由六十四个用象征符号的“卦”,与所附解说的“卦辞”、“爻辞”构成。六十四“卦”,是由—与--两种称作“爻”的符号,由下而上,顺序以六画构成。
在最下面的符号称为初爻,最上面的符号称为“六爻”,其间从下向上依次为二三四五爻。阳爻“—”(—长横)又称“九”,阴爻“--”(两短横,中间有空格)又称“六”,如果初爻是阳爻,那么初爻也可以说成“初九”;如果“六爻”是阴爻,那么“六爻”也可以说成“上六”。
阳爻与阴爻的属性相反,“—”(阳爻)代表阳、刚,男、君、强、奇数等,象征积极的事物;“--”(阴爻)代表阴、柔、女、臣、弱、偶数等,象征消极的事物。在解说的“传”中,多使用概括性的用语“刚”与“柔”,或“阳”与“阴”。
初爻加二三爻成一个“卦”,称为“内卦”,也称为“下卦”;四五爻加六爻成另一个“卦”,称为“外卦”,也称为“上卦”。
由于,爻是卦的基础单位,所以在占卜的时候,是绝对不可忽略的。然而,在占卜学中,有个名词叫做“动爻”。顾名思义,动爻指的就是发生变动的爻。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关于动爻的断法。
汉代易学大师京房认为:
六爻安定的,以本卦卦辞断之。
一爻动,以动爻之爻辞断之。
两爻动者,则取阴爻之爻辞以为断,盖以“阳主过去,阴主未来”故也。如天风姤卦,初六、九五两爻皆动,则以初六爻断之,九五爻为辅助之断。如果所动的两爻如果同是阳爻或阴爻,则取上动之爻断之,如既济卦,初九、九五两爻皆动,则以九五爻的爻辞为断。
三爻动者,以所动三爻的中间一爻之爻辞为断,如履卦,九二、九四、九五等三爻皆动,则取九四爻的爻辞为断。
四爻动者,以下静之爻辞断之,如火水未济卦,九二、六三、九四、六五四爻皆动,则以初六的爻辞断之,如初六、六三、九四、六五等四爻皆动,则取九二爻的爻辞断之。
五多动者,取静爻的爻辞断之。
六爻皆动的卦,如果是乾坤二卦,以“用九”、“用六”之辞断之,如乾卦六爻皆动,则为群龙无首,吉。
乾坤两卦外其余各卦,如果是六爻皆动,则以变卦的彖辞断之,如天风姤卦六爻皆动,则以乾卦的彖辞断之,因为姤卦是自乾卦变来,姤卦是在八宫卦的乾宫之中。
“卦”的构成,是由下而上,最下方的位置,称作“初”,顺序而上,为“二”“三”四”“五”,最上方的位置,称作“上”。
例如开始的乾卦,全部是刚爻,由下而上的六爻,称作“初九”“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又如第二卦的坤全部是柔爻,由下而上的六爻,称作“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在乾、坤两卦中,除了有形的六爻之外,还有无形的“用九”“用六”。这是例外,在其他各卦,都只有“初”到“上”的六爻。
据传,伏羲画八卦之后,感觉难以象征宇宙包罗万象错综复杂的变化。于是,在八卦的基础上,推演出了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的后面,附有解说全卦的“卦辞”,也称作“彖辞”。“彖”是一种有利牙的兽名,是断的意思,亦即“卦辞”是每一卦的占断。《卦辞》是周文王撰写的,《史记·自序》中说:
“西伯(周文王没有称王时的爵位)囚前羑里,演《周易》。”
周文王,在被殷纣王囚禁在羡里的期间,推演六十四卦,发愤著作《卦辞》。所以,《系辞传》中说:“卦辞的含义隐微,充满了危机感。”
“卦辞”的后面是“爻辞”,解说六爻每一爻的含义。一说“爻辞”也是周文王写的;不过,其中引叙许多文王以后发生的事件,仍然以文王的儿子,创造周代文化黄金时代的周公,著作《爻辞》的说法比较妥当。
本文的“经”,又分为上下两篇。“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
解说部分的“传”,共有十篇,称作“十翼”。“翼”是助,辅助阐明“经”的意思。计有《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十篇。
“十翼”被认为是孔子的著作。《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晚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读易韦三绝。”
当时的书,用漆写在竹筒上,以皮带串订,称作“韦编”。孔子熟读《易》,串订的皮带断了三次。《史记》中的这一记述,是依据《论语·述而篇》中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不过,“十翼”的论点,前后多有出入,甚至有抵触的部分,不可能出自孔子一人的手笔,可能还包含孔子的弟子或后世的著作在内。
《彖传》是“卦辞”的解释,由六爻的全体形象,说明卦的意义。
《象传》又分为《大象》与《小象》。《大象》是卦的全体说明,但与《彖传》不同,是将六爻还原成三爻的八卦,以八卦所象征的事物,说明全卦。《小象》与《彖传》近似,以各爻的位置为主,说明每一“爻辞”。
《系辞传》是《易》的整体概论,使《易》不仅止于占卜,更提升成为高度的哲学,在我国哲学史上,是一篇极重要的论文。《系辞》本来是指文王、周公,系在卦、爻后面的《卦辞》《爻辞》,但在此处,则指孔子系在整部《易经》后面的解说,也称作《大传》。
《文言传》是对六十四卦中最重要的“乾”“坤”两卦,特别详细的说明。“文”是修饰,“文言”是指颂扬“乾”“坤”两卦的伟大,必须用刻意修饰的文词的意思。
《说卦传》可分成两部分,前半与《系辞传》相同,是《易》的整体概论,非常简明扼要。后半说明八卦象征的现象。“说”是解说的意思。
《序卦传》说明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与意义。
《杂卦传》是将六十四卦每一卦的特色,以性格相反的两卦为一对,用一句话扼要的说出。因为顺序与《序卦传》不同,所以说“杂”,是将顺序错杂的意思。
由以上本文的“经”与解说的“传”,构成全部的《易经》。在最古老的图书目录《汉书·艺文志》中说:“易道深,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这是说,由“八卦”到“十翼”,源远流长,经过悠久的时间,累积多位圣贤的心血而成。“三圣”是指上古的伏羲,中古的文王、周公,与近古代的孔子,更增加了《易经》的权威性。
当然,以上关于《易经》的说法,并不能完全代表易学大师的统一意见。但是,《易经》是产生在极为古老的古代,经过悠久的时间与许多睿智的积累,始得以完成,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而《周易》是对《易经》的完善和补充发展,也是无容置疑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