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译者与文本:

译者与文本:

时间:2023-09-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实践的理解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理解,理解功能就创造着文化的现实。”何萍,《生存与评价》,北京: 东方出版社,1998年,第60页。在这一理解活动中,译者不仅能够认识文本客体,还可以扩展自己的视域,加深对于作者所在生活世界的理解,并能够进一步认识自己。

“实践的理解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理解,理解功能就创造着文化的现实。”何萍,《生存与评价》,北京: 东方出版社,1998年,第60页。 在这一理解活动中,译者不仅能够认识文本客体,还可以扩展自己的视域,加深对于作者所在生活世界的理解,并能够进一步认识自己。马克思认为,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着一种对象性关系: 主体通过对客体的改造活动实现自己的目的,并展现自我的价值和创造性;而客体也会在这一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中成为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并对主体形成一定的限制和约束,因为人类作为一种自然存在物(natural being),“其生活方式依赖于外部的客体”Sean Sayers, Marxism and Human Nature,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2003, p.151.。在翻译活动中,一方面,译者由于所在生活世界的影响,其认识和理解水平均存在一定的限度,而且由于文本在问世之后就具有了一定的客观性,无论是语言规律本身还是文本的具体内容都会限制译者的阐释自由,因此译者是受限的而非充分自由的;另一方面,译者在翻译这一理解性的实践活动中,也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既为译作读者带来更多新的信息和知识,也丰富和扩展自己的视域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