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功利欲望的忠诚性

功利欲望的忠诚性

时间:2023-09-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是角色化的存在者和生存者,人的角色化既是意识的自觉,也是生存的本能冲动。人在这种自觉和不自觉的交互推动下所生成的角色扮演中,实际地在疏离自我的同时疏离着自我的异己力量,即语言、行为和语义场。因此,人的语言行为的角色化恰如其分地体现着人对此在性功利欲望的忠诚性。人作为语言角色,总是欲望的忠诚性的坚强捍卫者。你对这种欲望始终是忠诚的,自始至终,从生到死,永相厮守,决不放弃。

人是角色化的存在者和生存者,人的角色化既是意识的自觉,也是生存的本能冲动。人在这种自觉和不自觉的交互推动下所生成的角色扮演中,实际地在疏离自我的同时疏离着自我的异己力量,即语言、行为和语义场。比如,当我们被组织起来,成队成队地开向街头,“学雷锋”、“学赖宁”、“学亚运精神”,在如此等等的语言行为中,我们一个又一个作为一种感性实在的角色,也许认真、严肃、神圣,也许甚觉滑稽、荒唐、嘻嘻哈哈、吊儿郎当,但无论怎样,我们这些角色既不属于“学雷锋”、“学亚运精神”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也不属于“上街学”的行为,更不属于“雷锋”、“赖宁”这些语义场,我们只属于我们要上街才能完成这一成任务,或要以这种方式才能获得特殊的表现,以期实现升官等等诸如此类的此在性功利欲望。因此,人的语言行为的角色化恰如其分地体现着人对此在性功利欲望的忠诚性。人作为语言角色,总是欲望的忠诚性的坚强捍卫者。我们之所以对自己看上了的人在语言行为上爱得死去活来,是因为我们作为一种特殊的“爱的语言角色”必须忠诚于我们要占有对方的强烈欲望。我们在讲演会上激情昂扬地演说那些我们内心十分冷漠或讨厌的“东西”,是因为我们必须忠诚“必须演好”它、“必须很好地完成它”的才能获得上司的嘉奖,才可取得诸如当干部、入党等资格之类的功利欲望。

欲望的忠诚性,现实地构成了语言角色的具体的心灵-思维框架和情感-感受框架,在具体的语言行为中,角色化的生存个体的心灵-思维框架和情感-感受框架充满着此在功利欲望和对这些功利欲望的绝对忠诚的情绪。作为一个孝子或者准确地说当你立志要做一个孝子或者你事实上被人(父母或世人)看成是一个孝子时,你在父母面前或当涉及父母的时候,你必须以孝为先,或者说你在此在情境中,心灵情绪、思维方向、情感向度和感受基点都必须紧紧围绕“孝”与否而转动,从而采取种种有利于“孝”的语言行为,从而一次又一次地完成“孝”的语言角色的成功扮演。当你作为一个党员(比如说国民党员),你就自然地获得了一整套有关党员的心灵-思维框架和情感-感受框架,从而在人化的大众场合去尽可能地保持一个党员的语言角色,哪怕是在家里,或在知心朋友面前可以抱怨甚至大骂你所在的党的种种劣迹,或者是你产生入党意愿、积极写入学申请,你灵魂深处并没有丝毫党的信念,你入党的动机非常纯粹,那就是为在现实的和未来的生存过程中获得各种好处。比如,找工作不受阻碍,能够优先,为当官储备一份资格,或者你是学生,为获取各种奖学金、当干部、得优秀、评先进等等,党员都是一个优先的资格。你是为了这些纯粹的动机而入党的。但你在入学申请书上,在入党宣誓中,在各种公开的党员表演场合中,你出色地表现出一个合格党员甚至一个优秀党员的优秀品质、卓越能力和无限的发展潜力。你虽然在公开的场合反复做着这种种表演,你却并没有因为这种表演而消解真实的入党动机,那就是捞各种好处的欲望。你对这种欲望始终是忠诚的,自始至终,从生到死,永相厮守,决不放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