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靖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031)
摘 要:先秦时代是人才辈出百家争鸣的时代,是中国思想史和学术史最为灿烂辉煌的时代。群经之首智慧之源的《周易》正是产生于先秦时代的西周王朝。《周易》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辩证法思想,通过阐释《周易》中的阴阳思想和天人合一思想,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中国古代的自然辩证法精髓。《周易》中的自然辩证法思想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与启示,在思想价值上,包含有辩证的认识论与忧患意识;在生态价值上,对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在科学价值上,对克服现代科学的瓶颈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周易;自然辩证法;阴阳思想;天人合一;现代价值
在现代人眼中,《周易》[1]是中国古代最高深最具智慧的经书之一。《周易》本是一部用于卜筮的书籍,但是后人通过在《易传》中对《周易》进行阐释与发挥,赋予《周易》以更为丰富的哲学意义,使得《周易》用辩证法的思想去理解自然,探索人与自然之间的正确关系。毛泽东早在《矛盾论》中就说:“辩证法的宇宙观,不论在中国,在欧洲,在古代就产生了。”[2]《周易》中便具有辩证法的宇宙观。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还说:“但是古代的辩证法带着自发的朴素的性质,根据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还不可能有完备的理论。”[2]这是《周易》所不能完全避免的。正是由于《周易》所处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局限性,难免就会带有一定程度上的神秘色彩以及迷信的内容,所以《周易》部分地又是唯心的。
《周易·系辞下》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段话很清楚地说明了八卦并不是空想出来的,而是来源于天、地、鸟兽等,是来源于自然界的。这是《周易》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佐证。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不能因为《周易》具有时代的局限性而否定其合理的内核思想的普遍性。我们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周易》中的阴阳思想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先民的自然辩证法思想,从这些思想中,我们可以借鉴古代先民的自然观,指导并帮助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坚持和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