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中,从前期的规划设计到基础设施建设施工,运营管理,再到后期的服务反馈及相关评价,整个规划的体系中都涉及诸多的设计理念。自然辩证思维,对整个设计体系有着重要的影响及指导意义,其中系统观念、辩证观念和可持续观念在城市轨道交通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1. 系统观念
中国学者钱学森认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特定功能有机整体,而且这个有机整体又是它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2]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作为一个总体过程,要全面地把握和控制对象,综合地探索系统中要素与系统、环境的自相关关系和互相关关系和其变化规律,把握住对象的内、外环境的关系,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对象[3]。自然具有自我设计和自我组织的能力,同时能主动实现自我更新。轨道交通作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交通系统,体现着交通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人类三者的协调关系,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不能独立于其他系统而存在,要以全局性战略性的目光来进行规划设计。这是一个辩证的统一关系,要以最少土地利用、最小的生态环境破坏、最大限度的服务乘客的思想来设计施工。这就形成了典型的规划设计思维——TOD土地开发模式,就是以系统的观念,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在主要干线上,使居民能最大限度地采用某一公共交通方式。
2. 辩证观念
辩证思维是现代科学实践的思维形式,且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在考察事物的发展时,都要注意其有利或是不利的一面,事物发展的两面性决定了在人们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尽量使事物朝着有利的一面发展,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就涉及这种辩证观念,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运力大、快捷、安全便利、舒适、安静、低碳、环保;有利导向城市发展;有利于提高整个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会有效地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成本高,对土建、车辆、电气控制、信号系统等方面的技术要求非常高,等等。这些优缺点在实际规划中都要经过指标衡量,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设计进行辩证的评估及可行性分析,在综合了各种因素之后,形成可实施的具体方案。
3. 可持续发展观念
可持续发展:简言之就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生产生活要求,又要满足下一代人的要求。它揭示了一个辩证思想的事实: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科学进步相互协同工作促使人类社会进步,科学技术在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矛盾和冲突。[4]19世纪至20世纪世界的轨道交通发展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技术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全球化带来了人与物的快速流动,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城市轨道交通以环境和发展为中心,以人为本,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动力,实现资源的高效率利用,解决城市路上交通带来的种种问题,实现人与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