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评论员
广东省纪委、省监察厅领导班子日前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入查摆“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决定从思想政治教育、机关作风建设、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改革创新和加强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入手加强整改。其中明确提到,不允许组织任何形式的同学、同行、同乡、同事或战友等“小圈子”聚会,为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作表率。
同学、同行、同乡、同事或者战友相聚原本是人之常情,领导干部也是人,正常的人际交往无可厚非,但正常交往不等于异化为“小圈子”。现实中,我们看到不少“小圈子”打着同乡、同学或者是老部下、老上级、老战友的招牌,却以谋利为目的。进入“小圈子”的干部,互相帮忙,或谋求升官,或贪图钱财,或图办事方便,总之“小圈子”成为一些人谋利结盟的重要手段。
“小圈子”历来为我们党的领导人所坚决反对。早在1937年,毛泽东同志就在其名篇《反对自由主义》里指出,因为是熟人、同乡、同学、知心朋友、亲爱者、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对,也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亲热。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结果是有害于团体,也有害于个人。在毛泽东同志定义的11种自由主义现象中,“小圈子现象”被排在第一位。邓小平同志也曾有过一段深刻的阐述:“‘小圈子’那个东西害死人哪!很多失误就从这里出来,错误就从这里犯起。”他强调,“党内无论如何不能形成小派、‘小圈子’,我们这个党,严格地说来没有形成过这一派或那一派”。
“小圈子”是对党风党纪的严重破坏,首先破坏的是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小圈子”泛滥的地方,重大问题不是真正实行民主决策,而是在“小圈子”中先形成共识,少数人说了算,开会只是走过场,圈外人敢怒而不敢言。在选人用人上,有些领导干部只选用“小圈子”内部的人,对真正符合条件的人选却视而不见。有些干部不是以真才实学为荣,而是以能否进入领导的“小圈子”为目标,种种行为严重败坏了干部队伍的风气。在个别领导干部的“小圈子”里,江湖义气代替了党纪国法、规章制度。有些领导为了保护圈子里的“小兄弟”,甚至不惜包庇袒护,有些圈子里的大小官员沆瀣一气,权钱交易非常盛行。如果我们仔细查看近些年破获的那些大案要案,就会发现“小圈子”的荼毒作用之烈。
正因此,省纪委提出不允许组织任何形式的“小圈子”聚会在当下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坚决破除“小圈子”,首先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坚定其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其次,在强调“自律”的同时,更多地还要靠“他律”。通过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加强干部监督,让干部不能搞、不敢搞“小圈子”;靠监督随时了解干部,不仅要监督八小时内,还要监督八小时外;不仅要监督工作,还要监督生活,特别是要把监督的触角伸向干部的交际圈,从中了解干部的思想动态、廉洁自律情况。
民主集中制执行得越好,“小圈子”就越难生存。因此,我们要切实保障党员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为讲真话、讲实话的同志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护。在干部选拔任用、政策出台等关键环节上,更要加大民主决策的力度,确保公开公正,从制度上打破“一言堂”,使“小圈子”失去存在的空间。我们期待,通过党内教育和加强民主集中制,各级干部能够自觉脱离“小圈子”,把智慧和精力都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来,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发展。
2013年10月2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