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哲学(在通常意义上把原始哲学、古代哲学都通称为古代哲学)把人和自然问题作为哲学基本问题。
自然和人是古代哲学研究的主题。中国古代哲学也研究自然,五行说、气说都是影响很大的自然宇宙说。但中国古代哲学研究的主题是人,主要研究人的问题。
从先秦的“仁”、“仁义”、“天意”说等到宋元明清的“理”、“性”、“心”论等,都是关于或主要关于人的学说。只就道、墨、儒三家哲学创始人而言,他们的人学思想都很突出。
道家创始人老子著《道德经》,主旨在言“道”。老子认为世界万物都由“道”产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老子的天道学说其意在于论证人道。特别是老子最先对人性作了深刻论述,主张返璞归真,是我国古代抽象人性论的先驱。而且他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把人提到极高地位,把“人”与“道”、“天”、“地”并列,尊为四大,这开创了中国哲学重视人的优良传统。
墨家创始人墨子说道:“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2]墨子把“兼爱”看作人重要的本性的表现。他认为只要以人自己的本性,奉行“兼爱”原则,则可修身、治家、治国、平天下。“兼爱”是墨家哲学特色,是为人之道。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哲学是人学。孔子哲学最根本的范畴是“仁”。何为“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3]“樊迟问仁,子曰:‘爱人’。”[4]孟子也解释道:“仁也者,人也。”[5]“仁”即人,孔子的仁学哲学是爱人之学,是人学。
中国古代哲学主要研究人,是人学。如同胡适所言:“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6]也如冯友兰所说:“哲学就是关于‘人’的学问。”[7]这些话都道出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实质。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是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主流的儒家,他们非常注重人的研究,而且多以人兽二重化去界定人,指出人的本质是封建仁义道德。
古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人和自然的问题。不过他们认为人与自然同质同构,自然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研究大宇宙自然就是研究小宇宙人,认识了大宇宙自然也就认识了小宇宙人。他们通过研究自然来认识人,所以除了像普罗泰戈拉、苏格拉底等少数哲学家研究人以外,多数哲学家研究的是自然的问题。
人们面对千姿百态、形形色色的宇宙自然事物,拷问它们背后是否有一个始终不变的东西,如果有,这个东西即是万物的“本原”。“本原”按亚里士多德所说,是指一个东西,如果一切存在物都由它构成,最初都从其中产生,最后又都复归于它,那就是存在物的本原。本原也即事物的始基、始因,是第一性的东西。古西方哲学的主题是自然本原问题,揭示自然的本原是什么以及其存在状况的问题。
泰勒斯说:“大地浮在水上”,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阿那克西曼德提出“无限”是一切存在物的始基和元素。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气”是万物的始基。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本原是“火”。巴门尼德认为“存在”是世界的始基。阿那克萨戈拉提出万物本原是“种子”。恩培多克勒提出“四根说”,以水、火、土、气为万物的本原。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与“虚空”是自然万物的本原。柏拉图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念”。亚里士多德指出,只有可以感觉的个别的具体的事物才是第一性的东西,他称之为第一实体。第一实体是所有其他一切东西的基础和主体。感觉、概念等都是从第一实体派生出来的,是第二性的东西,他称之为第二实体。他把神称之为第三实体。基督教神学把上帝作为万物的造物主。奥古斯丁认为上帝是永恒的存在。上帝是万物的创造者,上帝从一无所有中创造了世界,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上帝的意志安排的,不然的话就是一根头发也不会从头上脱落下来。包括人在内的一切事物都因上帝的存在而存在。等等。
古代哲学,特别是古西方哲学,把自然宇宙事物作为研究的主题,对自然事物背后不变的东西及其特性拷问及作答,指出它是水、土、木、火、原子,或无限、种子、存在,抑或数、理念、上帝等,指出它是世界万物存在中最根本最重要最基本的存在,是世界万物存在的理由和根据、基础和原因,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始基、始因,是第一性的东西,是世界万物的本体,等等,所有这些学说都是本体论学说,是对人和自然问题这一古代哲学基本问题的本体论回应。
古代哲学本体论研究自然的本原及变化规律,对哲学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随着时代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人和自然问题并不是哲学基本问题,对自然本原及变化规律的研究并不是哲学的任务而属科学,它已从哲学领域退出而归交科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