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世界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人和世界关系是怎样的,何以如是,这是必须拷问及作答的问题。
人和世界的关系是人和世界相互依存的关系,两者紧密黏合在一起,浑然一体。人通过人的活动自生自在,世界通过人的活动而生而在。世界因人而生而在,人也只有在世界中才能生才能在。人和世界同生同在。人和世界的关系虽然是相互依存的,但人和世界的关系突出表现是人不断进行各种活动以掌握、占有世界,以维系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关系;是世界不断被人为生成人为世界的关系,是世界不断被人为发展人为世界的关系,是人不断作用于世界变自在世界为人为世界的关系;是人为世界不断生成和发展以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关系。同时,也是人在生成、创造、占有人为世界中人不断丰富和充实人的本性、本质,人不断实现人自己的关系。
在人和世界的关系中,世界是人的对象,人从世界来规定自己,表现自己的本质。世界是人为的世界,人为的世界是为人的,人的对象世界规定的人,是世界主体的人;人的对象世界表现的人的本质,是世界主体。在人和世界的关系中,人是人自身生成、存在和发展的缘由和根据,人是人的本根,人是人的本体、主人、主体。人不仅仅是自身生成性的,是自生自成的,世界生成、存在和发展的缘由和根据也是人,人是世界的本根,人是世界的本体、主人、主体。人是存在之存在。人在,所以存在才存在,存在之所以存在,就因为人在;存在而存在故人在,人在存在才存在。
在人和世界关系中可以看出世界的本质和人的本质。从人和世界的关系来看,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是人因人果的存在,世界的根本是人,世界是人为的世界,一句话,世界的本质是:世界是人为的世界。人本质是什么?人是自因自果的存在,人是人的根本,人是人的主体,人是世界的根本,人是世界的主体,人是包括人和世界在内的一般通称为整个世界的主体,人是存在之存在,一句话,人的本质是:人是世界主体。
这是一种哲学本体论理论,是一种人是世界主体的哲学本体论学说。
本体论是关于存在的理论。作为本体论研究对象的存在必须是纯粹的超验存在,而纯粹抽象思维中的超验存在,又是多种多样的,广泛存在于人的思维中,对它们的研究并不是哲学本体论所能囊括的,而希冀囊括这所有存在也是做不到的。哲学本体论是关于存在的理论,哲学本体论所研究的存在是存在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根本的存在,这种存在是这样一种存在,因为它的存在,其他存在才存在,它是世界万物包括其自身存在的理由和根据、基础和原因;它的存在决定着其他存在,匡正着其他存在,是其他存在的标准、原则。这种存在是存在中那个作为理论硬核、作为理论解读原则、作为理论体系基点、作为理论体系出发点和归宿点的存在。简言之,哲学本体论是揭示存在中什么是最根本存在以及其本质的理论,或是说,哲学本体论是关于最根本存在及其本质的学说。
本体论源于人的本性,属于人的本性。寻根究底、追本溯源是人的特征。人须臾离不开外界世界事物,人就生活在人的世界事物环境中。但是,人对所看所闻所接触的感性存在的世界事物,心里不踏实,感觉不过瘾,总觉得它们是存在的表面,是存在的现象而并非存在本身,人所看所闻所接触方式把握的感性存在世界事物背后一定会有根本性的本质的存在。人对世界事物的把握总是处在这种现象和本质、感性和理性、表面和深层等矛盾之中。人为了更好地把握世界事物以维系人的生存和发展,总是寻根究底、追本溯源,去探找经验背后的存在,经验遮蔽的存在,也就是人认为的越验的存在,本质的存在,深层的存在。寻根究底、追本溯源探究经验背后的本质存在,就成为人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成为人的一种本性。人对不同经验事物寻根究底、追本溯源,从而构建了各式各样的科学和学科。人对整个世界寻根究底、追本溯源,寻求宇宙的“最高原理”,寻求万物之本,从而形成哲学本体论。哲学本体论是属于人的本性的。如同海德格尔所说:“人的此在只有当其将自身嵌入‘无’中时才能和存在者打交道。超越存在者之上的活动发生在此在的本质中。此在超越活动就是形而上学本身。由此可见形而上学属于‘人的本性’。形而上学既不是学院哲学的一个部门,也不是任意心血来潮的一块园地。形而上学是此在内心的基本现象。形而上学就是此在本身。”[13]人总是不遗余力地去探求包括人本身在内的存在者存在的根据、本质、意义,这种形而上学的探索、本体论的追求,是人的内心的基本现象,因而形而上学本体论,就是人的本性,就是人本身。
人对人自身本性的理解终归是本体论性质的,是形而上学的。探究“可能”、寻求“超越”、表达“追求”、内蕴“理想”是人的本性。人,无论是个体还是类,都不仅是曾是、现是而且还是将是,都不仅有过去、现在而且还有将来。人生活和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现在和将来、现实和理想、此岸和彼岸、实是和应是等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人自己现实状态和进一步发展状态的矛盾,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现存世界和将来世界的矛盾等,人的生存本性总是表现出超越现在、现实、此岸、实是而迈向将来、理想、彼岸、应是,人的生存本能总是表现出不断超越人现实状态而迈向更高发展状态,人的生存本性总是表现出不断超越现存世界而建构更能满足人需要的将来世界。因而,人的本性渴求在最根本最基础的程度上把握世界、把握人、把握人的地位和意义。这是一种指向终极性的渴求,是一种终极关怀,意在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一种安身立命的理论支撑。这种终极关怀就是哲学本体论。作为人的最高价值的理论悬设就是形而上学。人对人本性的理解终归是本体论性质的,是形而上学的,而且对人本性的理解和把握是一个永无休止的过程,它伴人而存,永无最后完成之日,所以它不能逸出形而上学本体论的视野,永远具有本体论的性质,永远具有形而上学的意义。
本体论是对人的本性的表达,形而上学是人之为人的理念。人是一种信守理想的存在,又是一种生活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现实存在。形而上学本体论既说明人的理想性规定,又说明人的现实性规定;既着眼于理想,又蕴涵于现实;既指证理想生活的崇高价值,又指证现实生活的崇高价值;既勾勒理想社会的境界指向,又勾勒现实社会的境界追求;既提供理想的价值尺度,又提供现实的价值尺度;既是对理想生活的前瞻性展望,又是对现实生活的日常性的展现;既建塑理想的人的行为标准,又确立现实的人的行为准则;既建构理想生活的形上境界,又提供现实生活的品位品质,等等。理想和现实是形而上学本体论的两个维度,但不是互不相干的平行的两条路向,两个目标,理想和现实就在同一路径上通向同一个目标。要强调形而上学本体论对理想追求的旨趣,更要着力把握现实生活中所蕴涵的形而上学旨趣。人的生活是形而上学的。理想是形而上学的维度,现实也是形而上学的维度,而且是形而上学更为重要的维度。理想就在现实生活中。在形而上学理想追求下,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发展可能性不断现实展开,人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人的本质力量不断加强,人的世界主体本质不断丰富和充实。形而上学是人之为人的寄思未来的理想理念,更是人之为人的把握当下的现实理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