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是人的天性。对此,很多思想家都论述过。
老子认为道为天的根本,天道为天的法则,主张“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10]强调对自然无为之道的敬畏。还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11]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12]首畏是“畏天命”。
康德说:“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13]
卡西尔说:禁忌体系“是人迄今所发现的唯一的社会约束和义务的体系。它是整个社会秩序的基石”。[14]
海德格尔认为畏是此在人的一种原始基本情绪,畏作为现身状态是此在人在世的一种基本方式。他指出,畏之所畏就是世界本身。畏之所畏者就是在世的在。此在人所畏者就是这个在世界之中。畏是畏整个世界和人生。整个世界和人生没有半点现成性、确定性,总使人莫名其妙,茫然失措。畏不仅是对什么生畏,而且也是为什么而畏,畏之所畏和畏之而畏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他所谓的畏,畏的是世界本身。不过他认为畏对此在人还是有作用的。畏使此在人个体化为最本己的在世的在,从本质上把自己谋划成各种可能性。同时,畏能够显示此在人的结构整体,说明此在的在是什么。特别是他指出,所谓畏,最根本的就是畏死。畏死并非总是消极的贪生怕死,畏死有它的意义,这就是本真的为死而在或先行到死。人只有真正领会懂得了死,才能领会懂得生。畏死使人获得生的动力,承担人自己的命运,开拓人自己的道路,获得自身本真的全体的在。
人有敬畏的天性。人之所以敬畏以及人之所敬畏,皆在于人之为人。
人之为人是人之所以敬畏的根本原因。人之为人,人要成为人,所以有敬畏。人是有限的存在,人是必死的存在。人是世界上唯一一种自己知道自己是一个必死的有限存在的存在物。人以生命为其存在方式,从生到死就是人的生命时空,就是人的一生。人的全部生命,人的一生,都在使自己成为人,但是人并不是自然就成为人,人怕自己不成为人,故而有了敬畏。人的活动是人的生命,人的活动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人的活动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标志,人的活动造就人的本质,人的活动规定人的本质,人的活动表现人的本质,人的活动是什么样的,人的本质就是什么样的。人要成为人,人的活动就必然不是毫无顾忌而是有所敬畏的。人一生都行进在途中,人在行进的途中,不仅有通达人之为人的康庄大道,也有使人不能成为人的歧路、死路。人行进在人之为人的途中,人要成为人,就必须有所敬畏。
人所敬畏者是人之为人,最怕人不是人。人敬畏的根本原因是人之为人,人要成为人,最怕人自己不能成为人,人不是人。所以敬畏就不同于人们日常生活中那些无根无底种种的害怕和恐惧,而是植根于灵魂深处的甘心慑服和自觉听从;所以所敬畏者就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那些无关宏旨的小东小西,而是和人之为人息息相关的大是大非。
敬畏是重视,是警示,是界限。敬畏是人之为人,人要成为人的人之天性,人之敬畏者千千万万,而最根本的就是人之为人,就怕人自己不是人。所以敬畏就是对人成为人的思和行的重视、崇敬或畏惧;对人成为人的是和非的分辨、警示或告诫;对人成为人的界和限的划界、恪守或拒斥。它是人之为人,人成为人的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撑、行为方式。
敬畏是人的天性,它是人之为人,人成为人的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撑和行为方式。敬畏对人之为何样的人,人成为怎样的人,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当一个人心中的敬畏是非分明、正常,它对于人成为正常的人,人成为真正的人,有着十分巨大的作用;同样,当一个人心中敬畏是非颠倒、不正常,它对于人成为不正常的人,人成为异常的人,也有着十分巨大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